大明王朝在中國歷史上別的不敢吹,單論起附屬國數量來一直都是當仁不讓的。正如史書上說的那樣「幅員之廣,遠邁漢唐」。自明朝建立後,除了周邊國家望風依附外,由於鄭和下西洋這樣朝貢貿易的發展,搞得大明朝在非洲都有稱臣的小弟。如果不是當時還不知道有美洲這塊地方,估計明朝也就可以早英國好幾百年稱日不落帝國了。
可小弟再多,國力再雄渾也擋不住有些國家的二愣子國主犯渾。在明朝建立之初,有個國家就曾發兵打過大明,這個國家就是中國東北的高麗。高麗王朝建立於公園918年,那會中國正處於五代十國階段,中原亂鬨哄的情況讓高麗有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於是高麗在吞併百濟和新羅兩國後,結束了朝鮮半島的三國時期,並很快發展成了一個比較強大的中央集權國家。
好日子總有頭,元朝建立後,蒙古軍隊對高麗的征服就一直沒停過,被打怕的高麗只好屈服於蒙元。在蒙元的統治下,高麗遭了不少殃。除了國際被歸併為元朝的征東行省外,元朝還掌握著高麗國王的生殺大權,於是高麗當時成了元朝的一個供奴役的臣屬國。
這時的高麗,除了每年要朝貢錢糧外,連女人也要是為元朝準備的。當時根據法律規定,本國十六歲以下的女子都不能擅自嫁人,因為需要優先元朝貴族選擇。高麗還成立了結婚都監和寡婦處女推考別監兩個部門,為的就是幫元朝軍隊選拔美女當性奴。元軍打了勝仗賞高麗女子也成了部隊的傳統慣例。
雖然高麗老百姓過得生不如死,但是高麗統治者們卻很快被元朝馴化了。這是因為蒙元為了將高麗牢牢控在手中,與高麗實行了長久的通婚政策。終元一朝,共有七位公主下嫁高麗國王。經過這樣長期的「融合」後,高麗國王與元朝皇室的血緣關係那是相當親近。也正因高麗王室與元朝皇室的血統聯繫,高麗一直牢牢掌控在元朝的統治之下。
天有不測風雲,情況轉變發生在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了明朝後。為了穩定邊界,登基後的朱元璋立馬派遣使臣出使高麗通報國號年號,想與高麗建立宗藩關係。見元朝大勢已去,當時的高麗王接受了明朝冊封。不過正由於高麗王朝統治者與元朝統治者的這層血緣關係,高麗王朝中很多親元派一直興風作浪。
等到高麗國王王顓十歲的兒子禑王被親元派擁立繼位,高麗跟大明的關係就開始走向敵對了。王顓繼位後不久便發生了一個蹊蹺的事,那就是明朝派遣去冊封高麗王的使節歸國途中被殺了。雖然搞不清到底誰殺的,但朱元璋大為光火。他立即收回了給王顓的諡號,並拒絕承認禑王的國王地位。高麗親元派占據主動立馬轉向北元請封,並獲北元高麗國王、征東行省左丞相封號。這下徹底把大明朝惹怒了,雙方刀兵相見不遠。
不久,中國明朝派特使要求高麗歸還開元路,高麗親元重臣崔瑩藉此準備傾全國之力與明開戰,並派李成桂出兵入侵遼東半島。李成桂先是極力反對這個主張,這不是讓我去送死嗎?對手可是剛打敗二十二萬元軍的二十萬明軍啊,而高麗的部隊加起來不到五萬。但是無奈李成桂的建議未被採納,他只好帶著四萬多軍隊出征。在路上又是遇大水又是士兵逃跑,李成桂厭戰情緒高的很,他多次請求撤軍回國,但都遭到崔瑩拒絕。
眼看就要跟明軍交上火了,李成桂一下子想明白了,這仗一打就是輸,明知道開戰是讓部隊送死,我還不如帶著部隊干點正事!於是他跟宋太祖學了一回黃袍加身的把戲,直接把部隊帶回去推翻了高麗禑王的統治,立其子王昌為王並掌握了高麗政權,而後李成桂又將王禑和王昌處死立王瑤為王。明洪武二十五年,在清除了高麗宮廷反對派後,李成桂流放王瑤並自己登基為王,自此高麗王朝滅亡,朝鮮王朝建立。
朝鮮王朝建立後,確立了事大主義的基本國策,唯大明馬首是瞻。不僅國名是朱元璋選定,還完全承襲大明的制度,用著大明的年號。而且此後朝鮮國事,從冊立世子到宗廟祭祀種種大小事務都要請示明朝朝廷。當然這樣的恭謙態度也換來了不少好處,首先是明朝再也沒有動大征朝鮮的念頭,讓朝鮮安生過了好多年太平日子。另外大明朝還幫著朝鮮抵禦倭人侵略做了不少貢獻。
一個高麗王朝因征大明而亡,一個朝鮮王朝卻因結交大明而安享太平。所以,作為一衣帶水的鄰邦,跟中原王朝搞好關係才是最明智的國策。不然前車之鑑都是血的教訓!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28021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