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巴比倫、古埃及和古印度乃是四大文明古國,是世界的文明發源地。縱觀世界歷史,中華民族是世界上唯一個沒有被外族征服過的民族,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幾千年,影響全世界。其實在中國古代五胡亂華的時候,野蠻的胡人入侵中原,大肆屠殺漢人,對華夏文明造成了巨大的破壞,中華民族真正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冉閔卻憑一己之力,扭轉乾坤,屠胡滅石,拯救了幾千年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
(圖為冉閔的紀念堂)
他力大無窮,可比西楚霸王項羽,武藝絕倫,蓋過三國猛將呂布。
冉閔,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內黃(今河南內黃西北)人,乃是後趙武帝石虎的養孫。冉閔的祖先曾任漢朝黎陽騎都督,冉良世襲擔任牙門將。後趙明帝石勒擊敗陳午,俘獲冉良,當時冉閔十二歲,石勒見冉閔力大無窮,勇猛過人,喜不自勝。命石虎收他為養子,並改名為石瞻。
年幼的冉閔,不僅武藝超群,而且果斷敏銳。石虎非常寵愛他,待他如自己兒孫一般。冉閔長大後,身高八尺,虎背熊腰,驍勇善戰,智勇過人。先後被授任建節將軍、北中郎將、游擊將軍。咸康四年,石虎在昌黎之戰中大敗,後趙各路軍隊紛紛棄甲潰逃,只有冉閔帶領的一支軍隊毫髮無損,由此冉閔善於治軍的威名廣為流傳。
(圖為冉閔的畫像)
五胡亂華,漢族和華夏文明真正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
漢朝以來,胡人不斷由北向南遷徙,開始盤踞華北地區,勢力日益壯大。到了西晉,胡人已入居關中及涇水、渭水等流域。晉惠帝時期的八王之亂以後,晉室內部王室相互爭奪皇權,導致國家四分五裂,國力空虛,民生凋敝,並使晉朝的軍事力量迅速瓦解。而作為西晉朝奴隸的胡人趁機起兵,侵擾西晉。在百餘年間,先後由胡人及漢人建立了數十個強弱不等、大小各異的政權,史稱「五胡亂華」。
五胡亂華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由於華北的六族(漢族、匈奴、鮮卑、羯、羌、氐)之間進行了長期混戰和廝殺,到處是「人皆相食」、「白骨遍野」、「千里無煙爨之氣,華夏無冠帶之人」。
匈奴、羯等族軍隊所到之處,屠城掠地千里,橫屍遍野,滿目瘡痍。《晉陽秋》記載,「胡皇」石勒一次屠城便殺百姓數十萬,他的侄子石虎更加殘暴。野蠻的胡人到處屠殺和驅趕漢人,對華夏文明造成了巨大的破壞,漢族和華夏文明真正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
(圖為五胡亂華時期的地圖)
屠胡滅石,拯救了幾千年的中華文明。
石遵死後,石虎第三子石鑒登基稱帝,任命冉閔為大將軍、封其為武德王。349年十一月,石鑒派遣石苞及中書令李松、殿中將軍張才等人深夜埋伏在琨華殿,想藉機殺掉冉閔、李農等人,卻未能成功。石鑒害怕冉閔報復自己,發生叛亂,便假裝不知此事,連夜在西中華門斬了李松、張才、石苞等人。
後來,龍驤將軍孫伏都、劉銖等人集結了三千羯兵暗中埋伏在胡人居住的區域,也想藉機殺掉冉閔等人,也未能獲勝,只能駐兵鳳陽門。冉閔、李農帶著數千士卒毀壞了金明門而入宮,然後從鳳陽門至琨華殿一路屠殺,橫屍遍地,血流成河。
冉閔發布命令告知宮廷內外,六夷凡敢動用兵器者一律斬殺。嚇得胡人有的攻破城門,有的越牆而出,逃亡者不可勝數。他在城內發令稱:「與官同心者留下,不同心者聽任各自離開。」命令城門不再戒嚴,於是百里之內的趙人都紛紛要求進城,想離城而去的胡羯也堵滿了城門。冉閔明白這些胡人不願為己所用,便親自率領趙人誅殺胡羯,不論貴賤男女少長一律殺頭,死者達二十餘萬,屍體在城外,全被野犬豺狼所吃。
350年,冉閔殺死石鑒後,司徒申鍾、司空郎闐等四十八人尊冉閔為帝,冉閔執意要將帝位讓給李農,李農卻以死來堅決請求冉閔登上地位,於是冉閔不得已於南郊登基稱帝,大赦天下。他改年號為永興,國號大魏,史稱冉魏,並恢復冉姓。
(圖為冉閔)
為報復胡人對漢人長年的殘暴屠殺,剛剛建政的冉魏皇帝冉閔公開發布「屠胡令」,飽受胡人殘暴的中原漢軍積極響應,四處屠殺胡人。
迫於冉閔和諸路中原漢軍的武力威脅,氐、羌、匈奴、鮮卑數百萬人不得不退出中土,各自返還隴西或河套草原一帶原來生活的地方,一些胡族甚至從此遷回萬里之外的中亞老家。在返遷的路上,不同民族的野蠻胡族也相互殘殺,搶食糧食,死傷大半。
到五胡亂華的後期,匈奴、羯(匈奴中的白奴)、羌、氐戰敗後或被大量屠殺,只有漢族和鮮卑族仍保持其勢力。
亡國被殺
352年,慕容儁已攻下幽、薊二州等地,冉閔帶領騎兵與前燕將領慕容恪在魏昌城相遇。冉閔大將軍董閏、車騎將軍張溫說鮮卑氣勢強盛,不可硬抗,先避其鋒芒,等待時機。
冉閔見城中無糧,便將糧食分給百姓,帶領一萬騎兵去慕容恪營中搶糧,結果被鮮卑的大軍包圍。冉閔身先士卒,銳不可當,連勝十場。慕容恪命令用鐵鎖把戰馬連接起來,挑選了英勇善射的五千名鮮卑士兵,列成方陣前進。冉閔卻毫無怯意,左持雙刃矛,右執鉤戟,胯下朱龍寶馬,順風迎擊,斬殺三百餘名鮮卑兵。頃刻間燕地騎兵蜂擁而至,重重包圍住冉閔。冉閔寡不敵眾,只能躍馬衝破重圍向東逃跑,走了二十餘里,寶馬暴斃而亡,冉閔才被慕容恪擒獲,送至薊城(今天津薊縣)。
慕容儁讓冉閔站在面前而問他:「你這個奴僕下人,為何妄自稱作天子?」冉閔答道:「天下大亂,你們夷狄之族,人面獸心,尚且意欲篡位謀反。我乃一世英雄,為何不能做帝王呢?」慕容儁大怒,把冉閔鞭打三百下,送至龍城(今遼寧朝陽),告祭祖父慕容廆、父親慕容皝廟廷。
(圖為冉閔的塑像)
五月初三日(352年6月1日),冉閔被送到龍城,並被殺害於遏陘山,諡號武悼天王。
一說到冉閔,很多人便會想起廣為知聞的「殺胡令」,認為他是一位殘暴的屠夫,但是我認為他所下的「殺胡令」是有一定的客觀原因(畢竟漢族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而且如果沒有冉閔大帝,致使五胡繼續亂華的話,那麼今日漢族或許已經不服存在,也沒有萬國來朝的大明王朝,更別說那五千年的華夏文明了。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