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郭沫若力主挖的明定陵:如今3000件文物「重回」地下保護

眾所周知,考古是一件很嚴肅的事件,由於很多文物在地下埋藏的環境已經恆定,如果這是沒有良好的保護措施就盲目發掘勢必會造成不可挽救的損失。如果大家對考古有點了解,那麼肯定知道「定陵發掘之痛」,定陵發掘之後國家得出一個結論:就是帝王陵不能隨便挖。從這之後就定下規矩,堅決不動帝王陵。

明定陵始建於萬曆十二年(1584年),萬曆十八年竣工,歷時六年,耗白銀800萬兩,這在相當於當時全國兩年的賦稅總收入。定陵占地面積約18萬平方米,原地上建築有寶城、明樓、棱恩殿、棱恩門、左右廊廡、宰牲亭、神廚、神庫、碑亭,最後僅存寶城、明樓。

圖:考古人員正在拆定陵金剛牆 1956年,郭沫若等人力主發掘明定陵,這是明神宗萬曆皇帝朱翊鈞和皇后的陵墓。定陵出土了大量珍貴的絲織品、玉器、金器等文物。然而,由於技術水平落後,無數奇珍異寶無法保存,發掘的絲織品變硬腐化,成為中國考古界最慘痛的教訓。

圖:考古人員準備開啟地宮大門

圖:考古人員在棺床上清點陪葬品

圖:萬曆皇帝的棺槨 萬曆皇帝的陵墓是一座地下宮殿,全部用大塊青白石砌成的拱券,有兩層樓高、八十多公尺長。在後殿里放著三口一人多高的硃紅色棺材,朱翊鈞和他的兩個皇后都躺在裡面。

圖:萬曆皇帝和皇后的棺槨

圖:考古人員打開萬曆皇帝的棺槨

圖:萬曆皇帝朱翊鈞的屍骨 棺內除朱翊鈞的屍體外,放滿了各種陪葬品。他最上層蓋的是織錦被,被下放著袍服和織飾匹料,屍體下墊著一條錦被,被下還墊著9層被褥,其中一件褥上縫綴「吉祥如意」金錢17枚。萬曆帝身著刺繡袞服,腰系玉帶,頭戴烏紗翼善冠,下身穿黃素綾褲,足蹬紅素緞高繡靴。

圖:萬曆皇帝的龍袍,已經開始發黑並碎裂,但這已經是出土的絲織品中保存較為完整的了。2015年,為了更好的保護定陵出土的3000件文物,這些珍貴的文物開始「重回」地下進行保護。據報道,新建文物庫房投資3000餘萬元,總建築面積達2435平方米,其中文物存放面積770平方米,是原來的文物庫房面積的四倍。

圖:萬曆皇帝金絲翼善冠。據當年的考古日誌記載顯示,萬曆皇帝棺材裡一共隨葬了7頂帽子。冕兩頂,皮弁冠,盔一定,烏紗翼善冠兩頂,金絲翼善冠一頂。

圖:萬曆皇帝的寶座

圖:由於當時保護不善,陵墓中的萬曆皇帝和皇后的棺槨都已經遺失,照片中的是複製品

純分享世界歷史文化,每日不定時更新,以取得更多歷史文化與大家分享,請不要吝嗇你的讚(臉書主頁:全球華人歷史文化聯盟),大家的鼓勵就是社區仝人的動力!謝謝支持,感恩!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26768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