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終於開口談P2P了,看看他怎麼說

在百度上搜「馬雲說」,有9,620,000個結果,可見馬雲說過太多的話,也點評過很多行業,可是在我的印象中,作為「中國網際網路金融之父」,馬雲好像從來沒說過P2P這個曾經非常火,現在也很熱的行業。

於是,我將「馬雲」和「P2P」這兩個關鍵詞再次放到百度上搜索,發現原來早在2012年馬雲就曾對P2P發表過言論,不過那時是偏負面的,「P2P行業雖然不乏合規的優質的公司,但行業總體來說亂象叢生。」這是那時的馬雲對P2P的評價,而且在當年,支付寶就停掉了與P2P的資金流轉合作。

5年後,馬雲終於又開金口,再次談到了P2P。

4月23日,在鄭州舉行的2017中國綠公司年會上,馬雲表示,社會首先要打造一個真正的紮實靠得住的信用體系。只有建立這個信用體系,所謂的P2P才可能出現。馬雲還指出,新金融是要求金融體系創造出一個普惠且公平的環境,目標是「讓一個老太太和工商銀行董事長享有相同的權利」。此前,馬雲曾表示網際網路金融必須具備數據、信用體系和基於大數據的風控體系這三個要素,如果不具備這三個必備要素,那麼一定做不好網際網路金融。

與5年前的偏負面評價不同,5年後馬雲談到P2P,明顯有了肯定的意味,而且,他給P2P設置了三個基礎,那就是數據、信用體系和大數據風控。在馬雲看來,這三者條件成熟了,P2P才能算是步入正途。

那麼,在馬雲的眼中,中國P2P到底發展到什麼階段了,是萌芽期、成長期還是成熟期?P2P的市場前景究竟如何,是機會巨大,還是已入紅海?馬雲雖然沒有明說,然而,我們只需要考察數據、信用體系和大數據風控這三項,就能知道他的答案。

先看數據

金融的定義是資金的融通,然而其本質上就是數據的流通,P2P作為金融的一個分支,而且加入了網際網路元素,數據的規模變得更大,來源變得更多,流動的速度變得更快,如果給P2P的數據進行分類,它們包括了用戶數據,業務數據、平台數據等等。

之所以說P2P數據的規模大,是因為網際網路會留下用戶在每一個業務節點的痕跡,而這些都屬於數據,所以同樣的業務路徑,P2P行業留下的數據要比傳統線下借貸留下的數據要多;來源更多也是同樣的道理,P2P的數據來源,除了用戶自己提供的數據,平台查詢的數據以及第三方數據,還有網際網路的Cookies數據、運營商數據等等、甚至電商數據和社交數據也可以為P2P所用;數據流動就更快就不用說了,網際網路處理數據的速度,肯定要比傳統借貸的線下模式要快。

那麼,馬雲所指的數據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我揣測,馬雲的意思是,P2P行業的發展應該建立在對上述那些數據的有效利用上,具體包括處理、分析、挖掘,搭建數據倉庫,建立數據模型,輸出數據產品等等。因為相對傳統借貸來說,只有充分利用了數據,P2P網貸才能夠變得更加便捷、高效、透明、公平。

數據顯示,截止3月底P2P行業貸款餘額9209億元,歷史累計成交量達到4.1萬億元,3月份投資人數419萬人、借款人數238萬人,整個行業數據的規模已足夠龐大,如果能夠將行業的數據進行共享,並且加以有效利用,對P2P整個行業來說將非常有價值,目前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等機構已經在推動這項工作。

此外,各家平台自己的數據也足夠可觀,可挖掘利用的空間巨大,現在業內排名前列的大平台,都對數據這塊非常的重視,數據人才被各大平台爭搶,成為香餑餑,公司資金技術資源向此傾斜,架構中數據部門也變得越來越重要,如宜人貸的數據部、團貸網的數據中心等。由此可見,P2P行業步入健康良性軌道的數據基礎已經成熟。

再來看信用體系

目前國內的社會誠信建設可以用三句話十二個字概括,那就是「國家重視、政策傾斜、市場開放」。2014年,國務院印發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將社會誠信體系建設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2015年初央行印發《關於做好個人徵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預示著個人徵信市場將正式向社會開放;2016年,發改委、最高法、央行聯合44家單位聯合簽署《關於對失信被執行人實施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加快推進失信被執行人信用監督、警示和懲戒機制建設的意見》,將失信懲戒合規化、制度化。

目前,中國徵信市場格局是公共徵信機構與民營徵信機構互相補充、有序競爭。央行徵信系統之外,螞蟻徵信、騰訊徵信、鵬元、中誠信、大公信用等一批第三方徵信企業蓬勃發展,芝麻信用分、鵬元天下分、你我信用分等一系列信用評分、信用評級等產品廣泛應用,貸款、住宿、借還、租車、騎行乃至相親都可以利用信用變現,誠信體系正在變得越來越完善,信用正變得越來越有價值。

最後再看大數據風控

眾所周知,大數據技術在風控領域的應用已相對成熟。在P2P業內,大數據風控能夠有效提升貸款審核效率,降低風控人力和線下成本,是平台技術實力主要體現方面,成為大型平台和金融科技公司的標配,如拍拍貸的「魔鏡」、積木盒子的「讀秒」、你我金融的「天秤」、諾諾鎊客的「水滴」等。

綜上所述,考察完數據、信用體系和大數據風控這三點,我們發現按照馬雲的標準,現在國內的P2P行業已經走出亂象叢生的野蠻階段,步入了健康發展康莊之路。

文 | 未央網 老拙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7/node148701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