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專家指出,孩子的內心防禦最脆弱的時刻,通常在要進入睡眠或者剛剛睡醒的時刻,此時的孩子非常需要媽媽的安撫,也是親子關係修復的最好時間。
孩子在前三歲,幾乎時刻都離不開媽媽,尤其是睡醒後,找不到媽媽就會無助地哭泣,哪怕媽媽在另一個房間大聲回應,都不能解決問題,這是孩子需要媽媽的強烈信號,也是內心缺乏安全感的表示。
可是如果出現以下幾個情況,則說明孩子內心非常滿足,平時的親子間的信任和互動非常多,讓孩子產生了足夠的安全感,應該表揚媽媽的陪伴方式呢。
1、睜開眼睛就開始笑
很多孩子在睡醒後,尤其是早上和午睡後,表情都會非常滿足,如果看到媽媽就在旁邊,他會沖著媽媽甜甜地笑,這說明孩子睡眠品質很高,內心非常滿足。
也說明孩子在一個他認為非常安全和舒適的環境中,知道醒來就會看到媽媽,跟媽媽建立起了強大的親子關係,媽媽做的非常棒,從來沒有缺席過等待寶寶醒來的時間,也沒有長時間離開過孩子,孩子信任媽媽就像信任自己一樣。
2、自己穿鞋去找媽媽
稍微大點的孩子,如果午睡醒來或者早上醒來,看不到媽媽的話,也不會哭泣,知道媽媽就在這所房子裡,他會自己爬下床穿上鞋去找媽媽。
因為這樣的孩子,通常會被告知媽媽在哪裡,比如媽媽在睡前跟他說,「如果找不到媽媽,就大聲喊媽媽,媽媽就會立刻出現的」。
孩子通過自己的尋找,當看到媽媽的身影,他就會無限滿足,跑上前去擁抱媽媽,看來媽媽給他做過很多心理建設,媽媽也對他非常溫柔呢。
3、坐在床上自己玩
我的一個朋友,在客廳看電視,寶寶在臥室睡覺,她不時去看看寶寶的睡眠情況,第二次去看的時候,寶寶竟然自己坐在床上玩呢,她非常驚訝,忙上前抱住孩子,「寶寶,你醒了怎麼不告訴媽媽呢?」。
這讓我想起了《媽媽是超人》中,賈靜雯家的咘咘,自己在小房間裡睡覺,醒了也不哭不鬧,等著媽媽來抱,這樣的寶寶通常自立能力超級好,媽媽對她的關心,都體現在平時了。
可能不會經常抱她,就是刻意地訓練她的自立能力,有的媽媽經常抱著寶寶幹這幹那,以為長時間抱著孩子就是對孩子親,其實這樣的話,孩子也會超級黏著媽媽,醒來後會大哭大鬧,因為媽媽已經抱她習慣了。
很多孩子,醒來看不到媽媽就會大哭大鬧,甚至有很重的起床氣,哼哼唧唧半天,只要媽媽不在身邊,就一下子驚醒了,接著就不睡了,這樣的孩子,內心害怕失去媽媽。
極有可能是媽媽趁著他睡著去上班了,或者沒有跟他溝通過睡醒後要做什麼,孩子內心缺乏安全感,這就需要把親子關係的維護用在平時的一點一滴,孩子只有對媽媽足夠信任,才不會對媽媽的暫時離開表現出惶恐的姿態,您覺得呢?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82682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