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心疼寶寶也要講方式,不科學的疼愛只會害了寶寶,就像下麵這位寶媽,就因為一勺奶粉,出生僅15天的寶寶引發腸壞死,幸虧搶救及時,寶爸寶媽們要引以為戒,別再犯同樣的錯誤了!
小雨是早產兒,生下來只有4斤3兩,放進了嬰兒保險箱10天後才出院。出院後,寶媽是精心呵護,希望他和同齡的寶寶長的一樣大。寶寶回來一周還不到,寶媽發現寶寶精神狀態不如出院的時候,而且寶寶的肚子脹了起來,像個皮球,心跳也變得非常的快。媽媽緊張極了,趕緊就帶孩子去了醫院。剛開始的時候,醫生以為寶寶是腸穿孔,但是沒有想到,等孩子進入到手術室的時候。
醫生才發現孩子體內有大約35釐米的小腸發黑壞死了,醫生診斷為「腸壞死」。如果家長不及時一點送醫院,再晚一步的話,15天的寶寶就會出現生命的危險。寶寶的家人非常迷惑,只有兩個星期的寶寶怎麼出現如此嚴重的病情呢?醫生告訴她寶寶喂的奶粉太濃引起的。寶寶是早產兒,寶媽特別的希望孩子長大,於是每次在沖奶粉的時候就會多給孩子 多填一勺。
但是沒有想到奶粉的濃度太高了,奶粉液的滲透率非常高,對於新生的孩子來說,腸道的滲透壓耐受性是非常有限的,如果超過了一定的範圍,孩子的腸道就會壞死。寶媽的這種揠苗助長,出現了相反的效果,差點親手葬送了寶寶的生命。所以爸爸媽媽給寶寶沖調奶粉的時候,一定要按照奶粉包裝上所標明的配方調配,不要隨意地增減奶粉的濃度哦。家長要謹記不光給孩子的奶粉要選好,奶粉沖調的濃度也得沖調好。除了不能太濃,沖泡奶粉還有4個很容易被爸媽踩入的陷阱,都會或多或少給寶寶帶來傷害。
錯誤1:放涼的牛奶煮沸再食用。
已經沖調好的奶粉若再煮沸,會使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的結構發生變化,從而失去原有的營養價值。泡好的奶粉在未吃過的情況下,常溫存放不能超過2小時;若放在冰箱冷藏,則不能超過24小時。短時間內未喝完的牛奶變涼,可以將裝牛奶的奶瓶放進盛熱水的容器內溫熱即可。
錯誤2:用沸水沖牛奶。
嬰幼兒奶粉中有不少熱穩定性較差的營養成分。
如果使用較高溫度的開水沖調奶粉,會使奶粉中的乳清蛋白產生凝塊,影響消化吸收,對寶寶腸道也造成傷害。某些對熱不穩定的維生素也將被破壞,特別是有的奶粉中添加的免疫活性物質會被全部破壞。市面上的主流奶粉產品都是經過相關質檢部門的檢驗,不含致病菌,所以為了保證營養,大多數奶粉所建議的沖調溫度多數都在70℃以下。具體不同牌子的奶粉。
建議的水溫不一樣,所以新購買一種奶粉飲用時,最好看看說明。
錯誤3:先加奶粉後加水。
先加奶粉後加水,實際水量會少於奶粉沖調指示中水量,不能保證沖調濃度的精準性;再者,先加奶粉後加水,奶粉比較容易結團,溶解不均勻,不利於消化。正確的沖調次序應該是,根據奶粉罐上標注沖調比例,先往奶瓶中加入溫水,然後取適量的奶粉加入奶瓶中。
錯誤4:用勺子攪拌或使勁上下搖晃。
這樣會讓奶液產生大量的氣泡,而寶寶喝了含有大量氣泡的奶液,容易脹氣打嗝吐奶。按比例加入水和奶粉後,套上奶嘴,用雙手手掌夾緊奶瓶,水準方向來回滾搓,請記得溫柔一點喲!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82396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