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母總愛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我這是為你好!」有時候父母不自覺的做了一些事,自己認為是關心,是對孩子好,但孩子卻非常的討厭父母的過度關心。無論孩子多大,這種代溝,你一定要知道,因為它會深深影響親子關係。
尤其是下面這些事情,更是讓孩子常常敢怒而不敢言,只能在心裡默默地討厭:
將孩子的隱私告訴親朋好友
孩子總有些壞習慣,有些爸媽可能說破了嘴皮子,他們也改不了孩子。所以,爸媽有時候會在眾人面前說:「他不愛換襪子腳很臭」、「他房間都不收,是個髒孩子!」
你希望給孩子一些教訓,可是卻會深深地傷了孩子的自尊。
「我說這樣就是這樣!都是為你好。」
這就是權威教育,不肯花費時間給孩子講道理,教養出來的孩子長大之後更叛逆。
「你比較大,要讓弟妹!」
家中的排行,不是孩子可以決定的,爸媽在爭執時,可能會出現不公平處理的現象,千萬別說「你沒爭,我就會愛你、喜歡你!」這麼做,只會混淆孩子的價值觀。
不相信孩子說的是真話
父母傾聽的方式,如果第一時間是用懷疑的方式,「真的嗎?」將讓孩子變得更不愛說。孩子會覺得「反正我說得你又不信」,使得孩子只喜歡跟同伴在一起,只願意跟同學分享。
用取笑的方式,讓孩子改正行為
「你看!沒力氣常跌倒,就是因為不吃飯!」、「羞羞臉,還在吃奶嘴沒戒尿布,像個小baby一樣!」有時候一些話從家長口中出來,非常容易讓孩子有無助感。孩子原本期待有爸媽的支持,可以慢慢修正,但爸媽用取笑的方式,孩子的行為會變得更退化,更沒有自信。
爸媽可以打罵,孩子不准打人
很多幼小的孩子,會出現動手打人的行為,我們一定急於告戒,但是有時候我們出手修理他們,反而成為他們模仿的對象,這種「別人可以,但我做了有嚴重後果」的感覺,會讓孩子的心理出現是非混淆。孩子得建立規則,找到有效的處罰喝止方式,但是儘量避免體罰。
雙重標準
家庭裡有雙重標準,也是孩子很討厭的事,例如爸媽自己可以玩手機,卻跟孩子說玩這個對你不好;爸媽吃薯條飲料,卻跟孩子說這個對健康不好;你應該不難發現,當孩子越大之後,他就會開始問你:「為什麼你可以我不行?」
眾人面前逼著認錯
這種讓孩子沒有臺階下的教養行為,常讓孩子更反抗,不知道自己錯在哪,有時反而更不知所措的回頭打父母,讓你更生氣!我們都想把孩子的行為引導好,但別忘了,不管是幾歲的孩子都有自尊,你不喜歡的,他們也不喜歡。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822568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