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三年級的歡歡(化名)因為「呼叫爸爸放下手機」的法子火了。
原來,爸媽平時要上班,只有週末才有時間陪孩子玩。
週末的時候,爸爸答應她吃完晚飯後會陪她玩。
可是,吃完晚飯後,爸爸卻和平常一樣,一直盯著手機,完全忽略她的存在。
她在旁邊說了半天,爸爸仍然無動於衷。
最後,無奈的歡歡只能把自己的小鬧鐘拿出來。
她錄下了自己的聲音,然後放在爸爸的身邊。打開鬧鐘後,就跑回了自己的房間。
而鬧鐘不斷的重複播放著「爸爸,請你不要再看手機啦」「爸爸,請你不要再看手機啦」。
不知道孩子爸爸聽到孩子這句來自靈魂深處的呼喚是什麼感受?
反正我的心不由得一顫。
據《2017年中國家庭親子陪伴白皮書》發布報告顯示,超過55%的家庭,是媽媽擔當陪伴孩子的的主力。
而爸爸陪孩子較多的家庭,比例僅占12.6%,時間更是少得可憐的2.9小時/每天。
或許有些爸爸會辯駁說:忙啊!
可是歐巴馬在競選總統期間,沒有錯過一次孩子的家長會。在當上總統後,他一直堅持每晚和孩子一起吃晚餐,耐心回答他們問題,為他們在學校的活動出謀劃策。
難道你的忙,還能忙過一個國家總統嗎?
很多時候,忙不應該成為缺席孩子成長的藉口,更不應該成為忽略家庭經營的理由。
再者,英國著名學者哈伯特說過:「一個好父親勝過一百個校長」。
更有研究證實,有父親積極參與育兒的家庭裡,孩子往往成長得更優秀,更出色。
所以,父親們,放下手機,拋開藉口,孩子的教育真的需要你!
那麼,父親參與育兒的家庭裡的孩子,往往會在哪些方面更出色呢?
美國一項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由父親參與帶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些,他們在學校會取得更好的成績,在社會上更容易成功。
教育專家們也一致認為,父親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更強的目的性,更容易培養孩子的集中注意力。
在性格培養上,父親更能教育孩子獨立、果斷,具有勇敢精神和冒險精神。
母親大多感性,父親大多理性。
據有關研究顯示:父親對孩子的數理邏輯能力發展具有較大的影響。
與父親密切相處的孩子,通常數學成績佳。
爸爸媽媽教育中的配合,相互襯托和對比,孩子能更好地理解男性與女性的涵義,從而使孩子性別角色更健康,能更容易接納自身的性別,並表現出對應的性別特徵。
從教育方式上來看,父親們大多更懂得鼓勵孩子多動手、多動腦,並做出示範,這有利於培養孩子自我思考的能力。
而足夠的父愛和陪伴,讓孩子充滿安全感地去嘗試,使孩子具有超強的創造力。
父親的角色,往往代表著規則和權威。被父親教育帶大的孩子,往往更懂得遵守規則、尊重權威,使他們少走彎路。
心理學家弗洛姆說過:父親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據相關調查顯示,每逢重大的人生轉折,孩子都更容易想起父親,父親對他們來說是一種精神力量,會使孩子更具堅持的毅力。
因為父親一般都是是家裡的頂樑柱,要為全家的生計奔波,孩子在與父親接觸中更容易培養出責任心。
一般家庭裡都是媽媽做家務,如果父親主動分擔家庭家務的時候,孩子更容易擺脫世俗思維束縛,在將來職業生涯中去挑戰新型崗位或一般人不敢挑戰的任務,從而獲得人生的多種可能。
有調查顯示,父親對家庭的參與度與家庭的幸福度成正比。
父親積極參與家庭勞務和孩子的教育,會減輕另一伴的重擔,使夫妻互相體諒,關係融洽,而這給孩子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成長環境,整個家庭呈現積極的良性迴圈,孩子會更容易感到溫暖和幸福。
總而言之,一個孩子能在父親的庇護下成長,是極其幸運的。
著名人文主義作家蒙田曾感慨說:作為一個父親,最大的樂趣就在於——有生之年,能夠根據自己走過的路來啟發、教育子女。
在此,嬌媽希望所有父親都能做到如此,並享樂其中。
更重要的是,再不陪孩子,孩子就長大了!
而教育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在孩子成年後才突然醒悟,自己早已錯失了做合格父親的資格。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813094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