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做一盤熱騰騰的新加坡式炒粿條?

大家都知道新加坡美食多。清香可口的班蘭蛋糕、大名鼎鼎的辣椒螃蟹、滋補營養的肉骨茶...而最讓人難忘的美食之一,就包括新加坡的炒粿條。

粿條是福建閩南地區,台灣省,海南省、廣東潮汕等閩南語系地區的漢族傳統小吃。粿條不同於河粉,是較窄身較薄的河粉,其口感比河粉更具彈性。而今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都可見到粿條,甚至成為國民特色小吃,這是由於當時大量閩、粵移民把粿條帶出去的。

新加坡炒粿條用的是扁平的寬米粉,傳統做法是用豬油熱鍋,加入海鮮肉蛋菜和粿條,淋入粿汁一起炒制而成。每家的粿汁配製方法都不一樣,但主要的味道是甜咸香加微辣,顏色普遍比較深,屬於色重味濃型的美味,最重要的是營養很豐富。

新加坡習慣用黑醬油炒,有時還會放入魚餅和臘腸。

印尼傳統品牌ABC,在著名的印尼炒飯中很常見。泰國人也常用黑醬油黑醬油,台灣稱其醬油膏,醬油膏這個名字更好的表述了產品的性狀。

買上一包叄巴辣椒醬。

在自己家炒粿條,首先粿條是新鮮的最好。新加坡各大超市售賣的粿條就還算新鮮。

準備蚝油,生抽,黑醬油,sambal辣椒醬,糖水,魚露, 豆芽菜,韭菜,雞蛋,蝦,魚餅,臘腸等。

火候一定要大,夠猛,才出來的粿條才會鬆軟彈爽,把鍋燒紅,放豬油,先炒肉類(蝦、魚餅或雞肉),再放雞蛋,傳統則放鴨蛋。放入蛋類的時候,不要立刻攪散,要讓它半凝固的時候再攪動,能分清蛋白和蛋黃為上。加入大蒜碎翻炒,再下入粿條,不斷翻動煸炒,能聽到「滋滋」的聲音。再放入提前用黑醬油,魚露,蚝油,糖水等調好的汁大火快炒,再加入韭菜段和豆芽。豆芽後放,飽含水分,能中和鹹味和醬味,非常清爽。

炒粿條小竅門:

第一個,炒粿條時如果火大要適量加入一些水,這樣炒的粿條比較潤還不糊鍋。

第二個,每個人的粿汁配方要記住,因為這個汁是決定炒粿條味道的靈魂。根據自己喜好調好後要嘗一下,然後記住這個味道,以後再調時如果換了調料的品牌,如果味道變了,那就自己再微調一下,這樣炒出來的粿條味道就會八九不離十了。

第三個,糖水是一份糖一份水放小鍋里加熱,煮到濃稠狀放涼備用的。別嫌麻煩啊,任何美味都不會憑空自己蹦出來的!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0/node147765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