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現神秘古村如迷魂陣 進村易出村難 組圖

mouhsin ...| 2016-12-28| 檢舉

在中國廣袤的疆域中,很多地方的一些角角落落里有著很多神秘神奇的東西存在著,還有很多很多的東西值得我們去探索發現。在商丘睢縣,就有著這麼一些神秘的古村落,猶如「迷魂陣」,讓人進去之後不辨東西南北,甚至在裡面轉來轉去出不來。

筆者的方向感歷來很好,因為工作的緣故多年來在一線鄉村考察採訪人文古蹟,走訪了千餘個村落,極少迷方向。然而在睢縣河堤鄉採訪的過程中,一個古村落不但讓筆者辨不清東西南北,而且三次探訪之後依然要靠指南針辨識方向,由此愈加感到坐落於平原地帶的該村布局之神秘。當地村民說,不僅僅筆者是這樣,凡是到村裡來的人,都會不辨東西南北。據說,穆桂英曾在這裡擺過「迷魂陣」,或是諸葛亮在此擺過「八卦陣」,才形成如此奇怪現象。而每年來該村考察的國內外探奇者不下於千人。這個村莊名「任莊」,人稱「迷人村」。

更為神奇的是,河堤至任莊一帶還流傳著一些讓人揣測不透的俗語典故,如「撐死馬六,餓死任莊」「南張莊,東集上」「東西伸地,地南頭」,這又是為什麼呢?今天,筆者將與廣大讀者一起探訪睢縣幾個神秘的「迷人莊」。

任莊村:進莊猶如迷魂陣不辨南北和西東

河堤嶺寨南500米,有一個被稱作擺了「迷魂陣」的古村落任莊,當地村民俗稱「迷人莊」。得此名是因凡是出河堤嶺南門,經過任莊時,去西南小朱莊或去正南馬六村的外地人,全部迷轉方向。63歲的村民賈正義告訴筆者:「外面的人來到俺們村裡,沒有不迷方向的。有個賣雞的,在俺莊曾轉一天沒轉出去。俺莊稱『迷人莊』方圓百十里都知道。」

為什麼人們到了任莊多會迷轉方向呢?賈正義的妻子台景真快人快語接過丈夫的話茬說:「老輩人都說,穆桂英曾在此擺過迷魂陣。睢寧柘交界一帶,有72座營,那就是穆桂英在那安營紮寨留下的。俺莊就是戰場,她在此擺下『迷魂陣』而戰勝了敵人。」而66歲的村民任洪立則是另一種說法:「在三國時期,諸葛亮與曹操打仗時,在此擺過八卦陣。把這裡的地形地勢擺布得斜斜歪歪,不東不西,不南不北的。所以,這裡容易迷人。」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筆者經查閱史料,穆桂英本就是個文學傳奇人物,其原型為明末戰功卓著的女性軍事統帥、民族英雄秦良玉。歷史上既然無穆桂英其人,那麼由她安營紮寨擺「迷魂陣」之說也就沒有了史實基礎。而關於諸葛亮在此擺八卦陣,當時豫東屬曹操管轄之腹地,自劉備請諸葛亮出山,只在長江流域、西南和西北地區征戰幾十年,從未來過這裡,所以此說也不可靠。

那麼,任莊被稱為「迷人莊」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筆者進村後,即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平常村落的堂屋一般是坐北朝南,而任莊則是什麼朝向的都有,朝南的,朝西南的,朝西北的,朝東的等。57歲的村民任瑞民說:「俺莊的房屋朝向與地勁有關。自老輩以來,俺這裡的地勁都斜,所以房屋依地勁蓋的什麼朝向都有,道路也都是斜的,這也是到俺莊容易迷的原因。」任瑞民所說的「地勁」即是地勢。筆者對此深有同感,任莊橫向穿村的一道主街我認為是東西方向,而實際上是東南、西北朝向。據《任氏族譜》載:「明初移民到河南,洪洞遷睢立家園。州城東南建宅舍,以姓名村遂家焉。」任氏於明初於此建村之時,這一帶河流縱橫交錯,嶺崗高地各抱地勢,並非平時的「十」字形正南正北方向,於是依斜地勢而修路蓋房建村,形成了至今的村落結構。

已在河堤鄉工作26年的河堤宣統委員、副鄉長孫永振可謂是「河堤通」,在引領筆者前往探訪任莊時說:「我初到任莊,也是次次迷方向,後來來得多了,才不迷。」對於任莊容易「迷人」的原因,他認為,該村的道路與房屋都斜是主要原因,該村中心點分出的向東、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幾條道路如風車形呈放射狀,且在外圍沒有形成循環圈,無論走哪條路如要返回,必須走原路回街中心。

當地流傳的「撐死馬六,餓死任莊」頗耐人尋味的俗語,也與任莊的房屋朝向有關。任莊的一條主街非正東正西方向,而是東南、西北朝向,村裡的房屋也依主街而建,因此堂屋大多為西南朝向,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主房朝陰」。過去沒有鐘錶,看日頭定做飯吃飯時間,太陽正南即吃中午飯。任莊堂屋朝陰(偏西南),以其堂屋看太陽正南的時間已是下午三四點,中午飯吃得特別晚。而任莊南側的馬六村房屋因隨孔莊溝河流走向大多建得朝陽(偏東南),正午來得早,約十一點已吃中午飯。因此,當地人以此傳「撐死馬六,餓死任莊」。

河堤集:崗嶺河流定村向漩渦地勢如迷宮

任莊村「迷人」的地勢,最初是因依河堤的崗嶺走勢建村而造成,由此形成堂屋朝陰偏西30°的現狀。同是依據崗嶺建村的河堤集,按指南針(子午)方向論,也是朝陰偏西30°(朝西南),兩村朝向相同。在河堤集西南方向,有個村莊南張莊,與馬六村一樣,因隨村東孔莊溝河流西北、東南走向,房屋朝陽偏東20°(朝東南)。因此,引起了人們的錯覺:房屋朝陰的河堤集上的人們,看西南方向的張莊,就好像在河堤集的正南方向,稱之為南張莊;而房屋朝陽的南張莊的人們,看東北方向的河堤集,就好像在南張莊的正東,所以稱之為東集上。因此,才有當地廣泛流傳的「南張莊,東集上」這句不易理解繞人的俗語。

在河堤集一帶,還流傳一句「東西伸地,地南頭」讓人摸不著頭腦的俗語。這又是怎麼回事呢?為什麼河堤和任莊稱為東西方向伸的地段,而邵樓則稱為南北方向伸的地呢?其實,這同樣與村莊的坐落朝向有關。在河堤集的東南,有個村莊邵樓,與南張莊、馬六村一樣,房屋朝陽偏東20°(朝東南)。因此,同樣引起了人們的錯覺:房屋朝陰的河堤集上的人們,看東南方向的地塊,就好像在河堤集的正東方向,稱為東西向地伸;而房屋朝陽的邵莊的人們,看西北方向的地塊,就好像在邵莊的正北方向,所以稱之為南北向地伸,邵莊居於地伸南頭。其實,正確的方嚮應是東南、西北地伸。

更神奇的是,在任莊村東北角400米、邵樓村西北角的1000米、距河堤嶺寨東南角300米處,有一漩渦形地勢。人們若站在此地核心點上,發現各個方向的地壟均由腳下而生,延伸向四面八方,就像人頭頂上的「旋」一樣,又似一個光源點散發出無數射線。筆者身臨其境,彷彿進入迷宮一樣,在平原地帶實屬罕見。人們在此地段分不清東西南北。

看來,都是方向惹的緣故。而南張莊、馬六、邵樓再往南的小朱莊、邢莊等村則恢復了正常的南北朝向,子午方向較為正確。正因如此,河堤嶺一帶村莊的坐落朝向、地段方向別緻情趣,村與村之間的道路方向交錯如蜘蛛網般,時至今日仍保留著原始走向,外地陌生人至此最容易迷失方向。這一特殊地貌約有兩平方公里,時至今日,還保留著這一不可思議的景象。在1958年至1978年農村土地大規劃時,這一帶地域是沒有規劃的死角。當時規劃人員無從下手,只好作罷。何年才能規劃出東西南北方向來,有待時間來解決了。

漫雪村: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路路通

在河堤嶺西北,有一個村名富於詩意的古村落——漫雪村。據《河南省睢縣地名志》載:「明初,孫氏由安徽渦陽乞討至此,適大雪瀰漫,落戶成村,故名。」其歸屬明代屬錦翠鄉,清代屬長崗社,民國屬四區長崗,1974年屬范窪公社、鄉,2005年屬匡城鄉。全村千餘人,以孫姓為主。

漫雪,是一個村落道路布局十分奇怪的村落。上世紀90年代,妻子去睢縣漫雪村找同學,其同學帶著去她家裡,從村頭開始便迂迴曲折,七拐八拐之後方到同學家。更令人驚奇的是,這個村的道路不但曲折,而且都是「丅」字形的路:走著走著,看見前面是堵牆,貌似無路可走了,可是走到牆前就會發現,牆的這側還有一條南北向或東西向的直路。順牆向左或向右拐沿路走,不久同樣會發現前面仍是一堵牆無路可走的情形,可走到牆前依然會發現「丅」字形的路。整個村落的道路如此交錯相通,猶如迷宮一般。初次進村的人,很容易迷路。加之每條道路又非常狹窄,易守難攻,據說抗戰時期村民曾利用此優勢,狠狠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

去年10月,筆者專程到漫雪村考察探訪。在60歲的村委委員孫志民的引領下,體驗了在村裡「柳暗花明又一路」的奇特現象。孫志民講,這些「斷頭路」的形成,與當初建村時的整體布局缺乏規劃有關。又有村民神秘地說,或許這就是老前輩因某種原因布下的「局」,要不怎麼會在初建村時就以「卄」形縱橫主街交於村北部呢?看來,漫雪神奇的村落布局還需繼續探討。

王行村:村中道路如磨盤進村容易出村難

在河堤嶺西北的後台崗有個王行村,也是一個「進得去,出不來」的「迷人莊」,頗具神秘色彩。據該村69歲的村民王國昌講,常有做買賣的外鄉人進入王行村迷路,在村裡來迴繞圈子又回到原來位置,若沒熟人帶路很難出村。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王國昌說:「王行村的街道自古沒有正街,全部為迂迴之路,稱為磨盤街。村裡的房子,原來都是依磨盤街道而建,不按豫東傳統的坐北朝南,只是近些年才改變過來。」

有說法講,王行村落的布局與古夏王陵寢有關。王行,原名夏陵村,為夏代國王守陵人聚落。明代,王氏族人更村名「夏陵」為「王行」。整個村子按照八卦理論布局,村民所說的「磨盤」,是太極陰陽魚圖的圓周。夏陵居於中心,為八卦陣的基點,以此為中心,向外延伸的小巷縱橫相連,似通非通,猶如迷宮一般。外人進入小巷,往往好進難出,甚至迷失方向。而此背後蘊含的則是博大精深的八卦玄機,實乃豫東古村落中的奇景,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林億 來源:大河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tw.aboluowang.com/2016/1030/827059.html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9/node132324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