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水們如果月經不順時都怎麼處理呢??
一般都會以中醫食療來改善,但其實也可以透過調整飲食來輔助治療。
趕緊來看看吧!!

1.鈣:可減少腫脹、易怒和情緒搖擺等問題。如牛奶、乳酪等。

2.維生素B6:可調節月經紊亂問題,可提高鎂的作用,改善經期疼痛的問題。如香蕉、菠菜等。
經常疲憊嗎?錳元素讓你能量充沛
3.錳:可改善情緒,防止腫脹,調節月經不調的問題。如鳳梨、菠菜等。
錳對於運動員及重度勞動者而言,是很重要的一種礦物質,對維護一般正常人的生理機能更為重要。就人體功用方面,錳是能量的來源,因為它參與我們體內很多的生化反應,如維生素C、H、B1,使維生素發揮正常效能。維生素B1可以幫助醣類在細胞內的氧化作用,以產生熱量、能量。當人體醣類所供應的能量供應不足時,會開始分解蛋白質、脂肪、胺基酸等,在這分解的過程中就需要錳來起作用,所以如果缺乏錳,便無法進行分解,導致能量不夠,此時人就會感到十分疲倦、非常勞累、有氣無力,所以說錳是能量的來源。
現代人的飲食很精緻經常食用加工食品,那麼也就容易導致肌肉無力症,所以現在肌肉無力症的患者也越來越多。
筆者曾經遇過一位國中三年級的女孩走路時需要家人攙扶,才能行走,到各大醫院也檢查不出什麼病,這位女孩平日常吃泡麵等加工食品,不愛吃家裡煮的食物。由此可見人體攝取天然飲食是有其必要性的。
錳對人體還有哪些好處?
◆穩定神經傳導‧提升抗壓力
現代人面臨生活及工作上的壓力,易使神經傳導不穩定,出現情緒不安,甚至產生憂鬱症、躁鬱症等病症。如果能補充錳元素,可以緩和煩躁不安的情緒。因為腦部最主要的機能就是神經傳導,過程中需要鈣、錳的參與,以穩定整個神經作用,讓大腦的思路更清晰,並增強記憶力。
另外,正在學習的學生,如果常吃加工食品,除容易吃進許多化學色素和化學添加物外,相對來講也會減少天然食物的攝取,以致身體缺乏所需的微量元素,因此如果能少吃加工食品、補充錳元素,能幫助學童增進記憶力,提升學習效果。
◆平衡內分泌‧減少婦科病
婦女若內分泌不穩定,容易導致許多婦科的生理疾病,例如:生理期不舒服、疼痛等症狀,而錳可以穩定內分泌的機能,因此建議早上喝一杯天然海鹽水(用溫開水),並多攝取一些海帶類的食物,有助穩定身體的內分泌系統。
此外,錳還可以促進賀爾蒙的調節,研究報告發現,現代人不論男性或女性在35歲之後,其生育力比以前的人退化,包括:精蟲數的不足、婦女生理期的不穩定等。女性一旦內分泌有問題就容易導致不孕症,因此錳的補充不容忽視。
◆消除人體自由基‧延緩老化
錳可以與SOD(超氧歧化酶)結合,清除自由基。自由基就是過氧化物,會破壞細胞膜的穩定,造成心血管疾病、動脈硬化、癌症、人體的老化等,而SOD是一種由人體腦部分泌的酵素,這種酵素會清除體內的自由基,所以SOD相當重要,但它需要錳、銅這類微量元素的活化,以達到生理上的功效。
天然礦物「錳」的食物來源
人體一天所需要的錳並不多約2~5mg,從天然飲食中就可以獲得補充,可以從哪些食材攝取呢?
黃豆(Fotolia)
茄子(Fotolia)
◎茄子與胡蘿蔔
100公克的茄子約有1.8mg的錳,100公克的胡蘿蔔則約有1.4mg的錳,雖然茄子所含的錳比例很高,但有的人卻認為茄子有毒就很少食用,茄子是茄科植物,含有龍葵毒素,但是煮過之後,龍葵毒素的量會減少到相當微量,微量的龍葵毒素正好有防癌、抗癌的作用;也有人吃茄子之後,覺得皮膚發癢,認為是它的毒性作用,但實際上是茄子含有軟化血管的成份——維生素P(生物類黃酮)。
一般而言,微血管正常且通暢的人,吃茄子之後皮膚不會發癢;會感到發癢的人,通常是因為血管阻塞,維生素P正在幫助解決血管阻塞的問題,所以這類發癢並不是皮膚過敏現象,是一種通血管的正面作用。
◎黃豆‧天然穀類
黃豆的錳含量也很豐富,100公克中含有2.3mg的錳,所以豆漿、豆腐及豆製品等,對身體的能量來源補充相當有益。
此外,小麥、糙米等天然穀類都含有錳,但這些植物含錳的條件仍必須生長自含有錳的土地,此外來自天然的泉水所含的錳元素也很豐富。@◇
摘編自《新唐人電視台》
體內缺鎂嗎?助您判斷的六大症狀
4.鎂:可增強皮膚抵抗力,也可刺激體內多種酵素,可抑制神經興奮,維持核酸結構的穩定。如花生、腰果等。
【大紀元2015年03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飛編譯報導)鎂質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礦物質之一,具有維持神經和肌肉健康,保護骨骼和平衡血糖的重要作用。研究發現,人體蛋白質中有超過3,000個不同的鎂結合位點,也就是說在保護人類健康和預防疾病過程中,鎂的作用可能被大大低估了。
生活健康網站liveinthenow.com報導說,據估計,約80%的美國人體內缺鎂,主要是因為多數人吃的是高度加工的精煉食物,其中幾乎不含有鎂質﹔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不健康,亦降低了體內的鎂含量﹔如大量飲酒、過量攝入鹽份、咖啡因、蘇打水中的磷酸或長期壓力等,均會破壞鎂在體內的儲存。而且鎂往往很難通過飲食來吸收,這就造成了體內含鎂水平不足。
以下6大症狀顯示出體內缺鎂,如果你的身體出現了其中的跡象之一,表示你可能需要額外補充鎂質。
1. 肌肉痙攣:鎂能起到放鬆肌肉的作用。人體任何部位出現緊張、痙攣或僵硬都是缺乏鎂質的徵兆。經常發生肌肉痙攣、抽筋的人很可能體內含鎂不足。
2. 失眠:缺鎂將導致大腦無法放鬆。鎂也擔當促使大腦釋放足夠的血清素和GABA的責任,這兩者均是安睡不可缺少的物質。
3. 焦慮:與失眠的道理一樣,含鎂不足將無法調節血清素和GABA等神經遞質,導致大腦無法放鬆。而服用鎂補充劑能抑制負面情緒,減緩焦慮的感覺。
4. 疲勞:身體的主要能量驅動力存在於名為ATP(三磷酸腺)的分子中,這種能量來源必須與鎂離子結合在一起才能具有生物活性。因此體內如缺乏鎂質將無法產生能量。當然,很多其它疾病也會導致疲勞,但服用鎂補充劑可確保疲勞不是由於缺乏鎂而引起的。
5. 嗜吃巧克力:巧克力中含有大量鎂,當你酷愛吃巧克力時,可能是你的身體有對鎂質的需求。但由於巧克力含有高糖份,不宜多吃,可用一把堅果或一隻牛油果來代替巧克力,這些食物中也有很高的鎂含量,能抑制對巧克力的慾望。
6.怕癢:極端怕癢也是體內缺鎂的症狀。由於沒有足夠的鎂含量,皮膚的感受神經末梢將超級興奮,導致對某些接觸極為敏感。
體內缺乏鎂可通過食物來補充。liveinthenow.com為讀者介紹了以下7種富含鎂質的天然食物。
1. 深色綠葉菜:這種蔬菜不僅含有大量鎂,而且是最健康的食物。菠菜、瑞士甜菜、羽衣甘藍、海帶和甜菜都屬於深綠色蔬菜,富含維他命和礦物質,而且熱量較低。這些蔬菜是鎂質的理想來源,並含有其它多種營養成分。
2. 堅果和種子:很多堅果和種子富含鎂質。例如,半杯南瓜子的鎂含量就可滿足1天的建議攝入量。芝麻和西葫蘆種子、巴西堅果、杏仁、松子、亞麻籽、胡桃和腰果均含有大量鎂質,同時也是健康食品,但注意要適量食用,以免攝入過多熱量。
3. 豆子和扁豆:其中黃豆和毛豆是豆類中的最佳鎂質來源,而黑豆、菜豆、白豆和芸豆也是不錯的選擇。鷹嘴豆和扁豆也含有大量鎂質。總的來說,豆類都是鎂質的最佳健康來源之一。
4. 全穀類:某些全谷類也富含鎂質,適量服用即可達到每天建議的標準。蕎麥含有大量鎂質﹔糙米、野生米、小麥面和藜麥可能是更常見的選擇﹔小米、大麥和燕麥也是不錯的鎂質來源。
5. 魚類:很多魚類不僅富含維他命D和ω-3脂肪酸,也含有大量鎂質,像鯖魚、金槍魚、比目魚、野生魚和大菱等,因此在平時多吃魚可補充鎂質。其它一些海鮮中也富含鎂質,例如新鮮生蚝就是最佳來源之一。
6. 牛油果:牛油果保護心臟、預防其它慢性疾病的功效已廣為人知,同時它還提供了大量鎂質。儘管牛油果熱量較高,應適量食用,但可通過每週在日常飲食中加入牛油果來提高鎂質的攝入量。
7.黑巧克力和黑糖蜜:我們可以在享受美食的同時攝入大量鎂質。黑巧克力中含有大量可可粉,是鎂質的重要來源。而且黑巧克力中富含抗氧化劑,能改善心臟健康。黑糖蜜則是另一種鎂質的健康來源,可作為糖的替代品融入日常飲食中。
責任編輯:唐依旋
5.omega-3:有助緩解經期痙攣症狀,改善經期疼痛的問題。如鮭魚、橄欖油等。
蔬食不缺Omega-3
脂肪酸為脂肪的基本單位,也是構成人體的必要物質;脂肪為身體許多組織的主要成分,如細胞膜及神經髓鞘。有些脂肪酸,必需直接從食物中攝取,無法從其它脂肪酸轉變而來,稱為必需脂肪酸。
人體的必需脂肪酸分為兩種,亞麻仁油酸(又稱Omega-6或n-6脂肪酸)和α-次亞麻仁油酸(又稱ALA、Omega-3或n-3脂肪酸),ALA又可被代謝成EPA及DHA。若人體缺乏Omega-3及Omega-6必需脂肪酸,會造成肝腎功能不正常、血小板凝結異常、成長遲緩、免疫力下降、憂鬱症或皮膚問題。
若只談Omega-6必需脂肪酸,蔬食者(包括全素者)的攝取量其實比葷食者高,比較有爭議的是Omega-3中的EPA及DHA,因為曾有研究顯示,素食者這兩種必需脂肪酸的攝取量比葷食者來得低。
EPA和DHA因為營養師及商業的推廣,如今已變得非常流行。因為EPA有防止血小板凝集和使血管舒張的作用,所以EPA有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和減少心腦缺血性疾病的作用;DHA則會抑制發炎前驅物質的形成,具有消炎作用,且能降低血液中三酸甘油脂、膽固醇,及預防血栓的形成。由於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在美國排名第一,因而EPA及DHA才會被大受重視;然而,國際間素食專家的看法傾向於:「素食者較少有心血管疾病,不必刻意強調這兩種脂肪酸的攝取;除非該素食者有心血管疾病,或者是嬰幼兒和懷孕哺乳婦女,才有需要去強調攝取量是否足夠。」
不過含EPA或DHA的動物性食品,包括高脂肪的魚類或魚油,通常被過度強調。其實包括深海魚在內的許多魚類,多氯聯苯和重金屬如甲基汞的含量可能過高。二○○八年《美國流行病學》期刊登載一篇研究指出,丹麥懷孕的婦女,吃富含脂肪的魚,結果吃最多的孕婦血漿中多氯聯苯的濃度,比吃最少的孕婦高百分之五十;另外,甲基汞會穿過血腦障壁進入大腦,產生神經毒性。
某些種類的微海藻(Porphyridium cruentum, Nannochloropsis sp.,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Monodus subterraneus)中EPA含量特別多;另外某些種類的微海藻(Crypthecodinium cohnii, Chroomonas salina)則DHA含量特別多。所以目前很多的素食專用的EPA/DHA補充品,就是從微海藻中去提煉出來的;或者,也可以直接以綠藻或藍藻(螺旋藻)當食材來料理,這些微海藻中的胺基酸、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礦物質、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等營養素含量都特別高。
事實上,魚吃海藻才有EPA及DHA,且蔬食中就有足量的Omega-3。大自然早就在許多蔬果種子中,替我們準備足夠的ALA,如亞麻仁、核桃、大豆及芥花油,可以進一步轉變成EPA及DHA;海帶和海藻類,也是天然的EPA和DHA來源。因此多倫多大學營養學教授大衛.傑金斯博士,主張植物或藻類才是最佳的Omega-3來源,目前也有嬰兒配方選用植物或藻類來源的脂肪酸。
值得一提的,高溫處理會破壞必需脂肪酸,請選用沒炸過、烤過的堅果類或冷壓油脂。例如亞麻仁粉可以撒在粥上吃;用亞麻仁油燒菜會破壞ALA,但可以放在溫熱的土司麵包上,且應冷藏保存。另節制omega-6的攝取,以及使ALA的攝取達到每日總熱量的百分之一點五,可促進ALA轉化為EPA和DHA。
即使全蔬食者,每日攝取兩份富含Omega-3的飲食,就能攝取足量的必需脂肪酸。一份含有Omega-3的食物有:亞麻仁油一茶匙(5ml)、芥花油或大豆油一湯匙(15ml)、亞麻仁粉一湯匙或核桃四湯匙。
亞麻油酸(LA)含量豐富的食材 名稱 含量(g) 名稱 含量(g) 核桃 41 花生 15 松子 31 杏仁 13 葵花子 28 黃豆∕黑豆 10 西瓜子 25 茄子 5.8 山胡桃 23 小麥胚芽 5.7 巴西核果 23 榛果 5.2 芝麻 22 紫蘇籽 5.1 開心果 16 鷹嘴豆 3.0
註:由100公克可食部分取樣分析所得
更多食物請參考:http://wholefoodcatalog.info/nutrient/linoleic_acid/foods/high/1/
含α-次亞麻油酸(ALA)豐富的食材 名稱 含量(mg) 名稱 含量(mg) 亞麻仁籽 22,500 菜豆 510 鼠尾草籽 17,500 辣椒 330 核桃 9,000 青椒∕甜椒 290 黃豆 2,000 豇豆(黑眼豆) 270 抹茶 1,300 鷹嘴豆 250 茄子 1,200 咖哩粉 240 山胡桃 990 苦瓜 220 小麥胚芽 750 開心果 200 毛豆 520 芝麻 150
註:由100公克可食部分取樣分析所得
更多食物請參考:http://wholefoodcatalog.info/nutrient/alpha-linolenic_acid/foods/1/
作者: 陳建中 世新大學觀光學系餐飲管理組副教授/台大食品科學研究所博士
詹勝傑 台北長庚醫院核子醫學科主任/黃建勳 台大雲林分院安寧病房主任
轉: 女孩女人36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