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排序,大家一定會想到愛因斯坦、牛頓、霍金這些為人類進步作出重大貢獻的人,不錯。這三個人確實絕頂聰明。但如果要排出世界上3位智商最高的人,他們還排不到第一,只能屈居二、三、四名!

霍金,英國本土的著名科學家和物理學家。21歲進入英國牛津大學,拿到了碩士學位。霍金由於身患重病癱瘓在輪椅上,他全身上下只有兩個手指頭能動,但是就是即便這樣的情況,霍金在天體物理理論研究方面做出了重大成績,成為牛津大學最著名的終身名譽教授。他身殘志堅的偉大品質尤其讓人敬佩,為人類文明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的高智商也是大家全球都公認的事實,他在全球排名第三位。

愛因斯坦是一位土生土長的猶太人,猶太人這個種族被全球人民所公認的,不光是因為他們在二戰中遭遇到了希特勒的大屠殺。更多的是因為猶太人非常的聰明,他們很善於經商,善於發現生活中的商機,是一個非常有頭腦,非常聰慧的民族。愛因斯坦為人類所做出的貢獻實在是太大了,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源自於他,就像我們夏天所使用的空調,其中的氟利昂是他發明。

愛因斯坦不光在化學上有造詣,他在物理學中更是提出了相對論理論,否則,當今物理學可能達不到今天的發展,如果不是愛因斯坦做出了貢獻。人類社會可能也達不到現今如此發達的地步,可能大家不知道,愛因斯坦不光是一名著名的科學家,他的為人交際能力也非常的強,早在以色列國成立國家的時候,就有人邀請愛因斯坦成為第二任總統,但他一心沉醉於學術和科研,也就婉拒了這樣邀約。但是愛因斯坦他的高智商也是全球人民所公認的,他在全球公認的排行中排名第二。
排名第一的華人,是名不見經傳的陶軒哲。他智商高達225,在目前已知的任何一個人類中,他的智商是最高的,在他面前,即便是愛因斯坦都只能屈居第二。

陶哲軒,1975年7月17日出生於澳大利亞阿德萊德,華裔數學家,任教於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數學系。陶哲軒是贏得菲爾茲獎的第一位澳大利亞人,也是繼1982年丘成桐之後獲此殊榮的第二位華人。
陶哲軒在幼年時期便展現出數學天分。兩歲時,父母就發現了他在數學方面的早慧。在幼兒園的一年半時間裡,由母親指導,他自學了幾乎全部的小學數學課程。其間,父母開始閱讀天才教育的書籍,並且加入了南澳大利亞天才兒童協會。陶哲軒也因此結識了其他的天才兒童。
陶哲軒5歲時,父母將他送到離家兩英里外的一所公立學校。因為這所小學的校長向他們承諾可以為陶哲軒提供靈活的教育方案。一入學,陶哲軒就進了二年級,但他的數學課則在五年級上。
在濃厚興趣的驅使下,7歲的陶哲軒開始自學微積分。開明的校長又在他父母的同意下,主動說服了附近一所中學的校長,讓小哲軒每天去該校聽中學數學課。不久,小哲軒出了自己的第一本書,內容是關於用Basic程序計算完全數。
8歲半時,陶哲軒就升入了中學。經過一年的適應期後,他用三分之一時間在離家不遠的弗林德斯(Flinders)大學學習數學和物理。在此期間,他開始以出色的數學競技考試成績頻頻引起轟動。曾參加SAT(美國高考)數學部分的測試,得了760分的高分(800分為滿分)。
陶哲軒10歲、11歲、12歲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分獲銅牌、銀牌、金牌。他還未滿13歲時已贏得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陶哲軒14歲時正式進入他中學時去聽課的弗林德斯大學,16歲獲得該校榮譽理科學位,僅一年後就取得了碩士學位。
17歲時,陶哲軒來到美國,開始攀登數學高峰,在普林斯頓大學師從沃爾夫獎獲得者埃利亞斯·施泰因(Elias Stein),21歲獲得博士學位。24歲被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聘為正教授,成為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正教授。

2006年夏,31歲的陶哲軒獲得麥克阿瑟基金(MacArthur Foundation)天才獎和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菲爾茲」獎。他是繼丘成桐之後獲此殊榮的第二位華人。同時也是第一位獲得菲爾茨獎的澳大利亞人。
2008年獲得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的艾倫沃特曼獎(Alan T. Waterman Award)。
2009年12月,陶哲軒第一次回到他的祖國——中國。作為總決賽的面試主考官,參與第二屆「丘成桐中學數學獎」的評審工作,僅在12月21日,在清華大學主樓報告廳做演講;下午在人民大會堂,他接受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至立的會見。

陶哲軒的父親陶象國和母親均畢業於香港大學,全家在1972年移民澳大利亞。陶象國在上海出生並在香港受教育,後來成了一名兒科醫生。梁蕙蘭是物理和數學專業的高材生,曾做過中學數學教師。1972年,夫婦倆從香港移居澳大利亞。陶哲軒會說廣東話。但他只到過香港和大陸兩次。一次是兩歲時跟父母到香港旅行,而另外一次是2009年12月參加丘成桐中學數學獎比賽而到中國大陸。
陶哲軒的韓裔妻子蘿拉(Laura)在美國航天總署(NASA)擔任工程師,原本是他在洛杉磯加大的學生,但兩人只差三歲。
在陶哲軒的研究生涯里,他被數學界公認為是調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組合數學、解析數論、算術數論等接近10個重要數學研究領域裡的大師級年輕高手,被譽為「數學界莫扎特」。這些方向都是數學科學發展中極熱的生長點。
此外,他的研究領域還涉及工科,在照相機的壓縮傳感原理(調和分析在實際中的應用)方面獲得了突破性成果。
陶哲軒另一項著名的成果是與本·格林合作用質數級數解決了一個由歐幾里得提出的與「孿生質數」相關的猜想:一些質數數列間等差,如3、7、11之間,均差4;而數列中下一個數15則不是質數。這個已經有2300年歷史的數學懸案,強烈吸引了他的興趣,他與同伴甚至證明了即使在無窮大的質數數列中,也能找到這樣的等差數列段,這個發現被命名為「格林—陶定理」。
2014年6月23日,突破獎基金會揭曉了2014年數學突破獎的獲獎名單,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陶哲軒,因調和分析、組合論、偏微分方程及解析數論等眾多突破獲獎。高等研究院的Richard Taylor,因自守形式理論的眾多突破獲獎。獲得了300萬美元的巨獎。
2015年9月17日,他宣布證明了保羅·埃爾德什(Erd s Pál)在1932年提出的埃爾德什差異問題存在,這是個困擾學術界80多年的問題。
有人評價,他就像莫扎特,數學是從他身體中流淌出來的,不同的是,他沒有莫扎特的人格問題,所有人都喜歡他。他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天才,還可能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數學家。
美國出版的《探索》雜誌評選出美國20位40歲以下最聰明的科學家,有兩名華裔科學家入選。其中,數學家陶哲軒位居榜首。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3/node204057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