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講講養好多肉植物的三大要素:光照、澆水和配土
為什麼要講這個呢?因為別人的多肉是這樣的(圖片來自日本主婦suu)
或者這樣的
以及這樣的
於是乎,迫不及待的打開某寶網,挑選一些物美價廉的。收到的貨好像還可以萌萌的(圖片品種為大戟科的膨珊珊)
但是!兩個月後...
下面來聽聽日本仙人掌大師羽兼直行對這種慘劇是怎麼說的吧:
1、大多數品種都是喜愛曬太陽的。
根據大多數多肉植物和仙人掌的原生地環境,它們需要最好能夠長時間接受日照的乾燥的生長環境。濕度高的場所容易導致它們根部腐爛,而日照 不好的環境則會造成莖部徒長,葉色變差,甚至整株植物枯萎。如果擺放在屋外露養,要確保是在淋不到雨且日照好的場所。如果擺放在陽台角落,與其他盆 栽擺在一起,則需要注意通風變差引起的悶濕。夏 季高溫時,如果把花盆放在混凝土地面上,花盆的 溫度會隨著地面溫度升高而升高,因此最好擺在台子或架子上,與地面隔開 40~50 厘米,這樣通風情 況也會變好。夏季遇到強光直曬會導致植物葉片發 生日灼,最好用遮光布遮擋強光。 如果擺放在室內培育,一定要儘可能保持充 足的日照。有些場所乍一看覺得光線不錯,但實際上日照強度遠遠達不到植物的需求。一般室內光線最好的地方是窗邊的位置,還可以時不時打開 窗換氣,不必為悶濕而困擾。需要留心的是,如果盛夏時直接擺在窗外,下午的陽光可能會導致一些品種發生日灼。
在室內培育,最好擺在光照充足的窗邊。
偶爾打開窗子通風透氣在室外擺在淋不到雨的地方。夏季直接擺在地上容易導致花盆內溫度過高,擺在架子上就不必擔心了。
2、根據生長類型澆水
基本的澆水方法是:土乾了之後,充分澆水,澆到水從盆底流出來的程度。最好是土完全乾了 的幾天後再澆水。需要注意的是,澆水次數如果 過多,則會引起徒長和根部腐爛。澆水時要澆到 植株的底部。有些植物如葉片呈蓮座狀的擬石蓮 花屬等,如果植株碰到水,容易導致腐爛或者葉 片日灼的現象,最好在澆水後把不小心澆到葉片上的水滴吹走。澆水一定要嚴格配合植物的生長周期。夏型種(包括仙人掌在內)從春季到秋季期間基本都要澆水。冬季12月至次年2月,每個月澆1次水就足夠了。 春秋型種,除了冬季休眠外,夏季也不怎麼活動,根據品種的不同,在7月~8月幾乎不能澆水,這期間儘量減少為每月澆水1次。冬型種是難以應對夏季炎熱氣候的類型,從 梅雨季節就要開始控制澆水,夏季要擺放在半陰 的通風場所管理。夏季每月澆水1次,只要澆到 土稍微濕潤的程度,最好是在傍晚或夜間進行。 到了秋季就可以慢慢增加澆水的次數和水量了。
澆水的時候,一定要澆透,即水從盆底流出來的程度。
即使是夏型種,也要避開夏季的日光直射,保持環境的通風。不能在白天澆水,最好在傍晚或夜間澆水。
到了冬季,要把耐寒性差的種類移到 室內管理。在 1 月前後的嚴寒期內,即使是冬型種也要儘量減少澆水的次數
3、到底用什麼土好呢?
大多數植物是通過根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養分,可以說栽培時使用的土,決定了未來栽培的成敗。因為多肉植物和仙人掌基本上生長於乾燥水分少的地區,因為我們在選擇栽培用土時要選擇排水性好的土,與蓄水性不錯的土混合起來使用。多肉植物的種植土壤應分為3層。
底層鋪底介質主要是利水材質,防止盆底積水,高溫天氣形成桑拿環境。
種植介質主要由泥炭和顆粒混合,利水、透氣利於植物生根,防止土壤板結,影響根系呼吸。
鋪面介質應由透氣材質組成,不影響土壤中的水分蒸發,夏季不會因為陽光直射產生高溫,灼傷葉片。
當我還是多肉小白的時候不懂分層的道理,全部用的泥炭土,結果...植物泡了幾天澡之後 全黑了...
場面之慘烈令人髮指,擦一擦眼角的淚滴讓我們來看一看用土的種類分為哪些吧
腐葉土:落葉發酵而成的改良有機土壤。混合上適量的赤玉土等基本用土,可以有效提升保水性和保肥性。是使用量較大的一種基質。
蛭石由礦物質高溫加工而成的用土。非常輕,富有保水性和透氣性的改良用土。也被用來作為單獨插芽或者播種的用土。
小粒赤玉土適合用來盆栽的用土,因為其團粒結構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和保水性。除了小粒,還有中粒和大粒的類型。顆粒土是度夏利器!土豪們可以考慮全部換成顆粒土。
河砂由花崗岩產生的砂子,能夠有效提高用土的透氣性。經常被用來作為仙人掌等植物用土的改良用土。
盆底石或者陶粒
鋪上在花盆底部,能夠優化盆內排水性的輕石。最好不要在小花盆內使用。7cm的小黑方真的就沒必要放啦!
多肉植物的用土:小粒赤玉土7:腐葉土2:蛭石1;
仙人掌的用土:小粒赤玉土7:腐葉土2:河沙1。
鋪底介質推薦:陶粒、活性炭
種植介質推薦:春、秋、冬季應採用泥炭:顆粒=1:1的比例配置
夏季應採用泥炭:顆粒=1:9的比例
配置這麼複雜,記不住怎麼辦?如果記不住這些比例,那就去到離你最近的大棚吧~都會有賣配好的土。
什麼?大棚也不想去?
來看大絕招:排水良好!就是說上面澆下面很快會滴水。
掌握好了大師的訣竅,相信肉肉一定會變成這樣的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