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強則壽,陽衰則夭,陽氣足,則臟腑功能好,陽氣不足,臟腑功能就問題多多。陽氣耗盡,生命也就消失。
中醫認為,人體的氣充斥全身,分為元氣、宗氣、營氣、衛氣、中氣五氣,統稱為陽氣。比如,陽氣儲藏在腎里就是元氣,常說「元氣大傷」,就是傷了陽氣。
陽氣是人體物質代謝和生理功能的原動力,人的各項活動都需要消耗陽氣,俗話說「人活一口氣」,這口氣就是陽氣。中醫認為,人之生長壯老,皆由陽氣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陽氣為之化。可見陽氣非常重要!
中醫認為「人到四十,陽氣不足」,因此便有「四十不補,五十受苦」的說法。隨著歲數增大,陽氣生髮很困難,陽氣越來越少,疾病也就越來越多,那麼如何補充陽氣呢?
這6個行為很傷陽氣
1,早餐過飽;
2,貪涼;
3,熬夜;
4,太晚劇烈運動;
5,早上洗澡;
6,心態差。
4種方法最養陽
1最簡單:曬太陽
養陽最簡單的方法曬太陽。曬太陽背光而坐最好,因為背部有一條不可忽視的經絡——督脈。督脈有「陽脈之海」之稱,總督一身之陽氣。把背曬熱、曬舒服了,人體的陽氣也就充足了。
一般曬太陽的時間最好選在上午10-11點之間,此時陽光比較充足,光線也比較柔和。曬太陽的效果最好。曬太陽的時間長短可因人而異同,中青年每次1-2小時,老年人曬30分鐘左右即可。千萬別隔著玻璃曬太陽,那樣很難達到應有的效果。
2最省錢:按4穴
穴位按摩可以幫助激發體內陽氣,增強體質,尤其是寒冷的冬季,特別適合老年人。
風池穴
風池穴為足少陽膽經腧穴,臨床用於治療頭暈、頭痛、失眠、記憶力下降、頸項酸痛等症狀。
關元穴
關元穴為任脈要穴,臨床用於治療怕冷、尿頻、小腹冷痛、腹脹腹瀉等症狀。
腎俞穴
腎俞穴為足太陽膀胱經腧穴,臨床上用於治療腰膝酸軟、夜尿頻數、眼花、耳鳴等症狀。
勞宮穴
勞宮穴屬於手厥陰心包經腧穴,臨床上用於治療失眠、胸悶、心悸、手掌多汗等症狀。
3最可口: 三種粥
先天之氣來源於腎,後天之氣來源於脾胃。脾胃保護不好,就得不到後天之氣,後天之氣沒有了,腎的先天之氣也得不到能量和補充。
粥是最容易消化和吸收的,也最容易化成氣血,減輕人體腸的負擔,冬季可以喝四種粥來補充腎陽。
桂圓栗子粥
桂圓是補心養血的,栗子是補腎的。適合心腎兩虧的人,表現在經常有心慌、心悸、失眠,同時有腎虧、腰酸、怕冷。
山藥羊肉粥
可溫補脾腎,適合飲食不能消化,大便經常浠溏,又怕冷,面色也不好,腰酸怕冷的人。
枸杞羊肉粥
枸杞子是溫補肝腎,羊肉也是補腎的,再加點蔥白可以通陽,粳米補氣血,適合於陰陽氣血都虧、體質較弱的人。
4最舒服:泡泡腳
泡腳既可以保暖,又可以促進全身的氣血循環,通過刺激足部數十個穴位達到調整人體陰陽氣血的作用。
晚上9點泡腳最護腎。之所以選擇這個時間補腎,是因為此時是腎經氣血比較衰弱的時辰,在此時泡腳,身體熱量增加後,體內血管會擴張,有利於活血,從而促進體內血液循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