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外婆煮麵 滾水淋16個月學步嬰 導致全身40%灼傷 !

16月大男嬰剛學會走路,搖搖晃晃地走到廚房找正在煮麵的外婆;豈料外婆擔心孫子摔倒,
急著去抱他時不慎碰倒了小鍋,滾燙的熱水撒在男嬰身上,導致他全身40%二級灼傷。
這起不幸的家居意外,是於上星期五(15日),發生在義順一間組屋。
男嬰的父親廖仕傑(41歲,會計師)昨日接受《聯合晚報》訪問時,心疼地道出事發經過。
廖仕傑說,兒子剛學會走路,常會興奮地舉著雙手,搖搖晃晃地在家裡走動。
當天早上10時許,他岳母正在為他兒子煮麵。
「當時鍋里的水已經滾了,她剛把面放進去,兒子就走進廚房找她。」
他說,岳母擔心兒子走路不穩會摔倒,轉身就想抱起孫子,卻不慎撞上了鍋子的手柄,把整鍋面給打翻。
滾燙的水登時傾瀉而下,淋了兒子一身,導致他鼻子以下的半張臉孔及身體部位大幅度被燙傷。
頃刻之前,男嬰痛得發出撕裂的哭聲,廖先生的岳母也被眼前的一幕嚇得大哭起來。
「岳母既驚又急,我兒子的哭聲更是讓她不知所措,還好當時我太太的弟弟在家,立即抱起我兒子去淋冷水降溫度!」
緊接著,他們打電話通知他太太,太太是護士,接到電話的當下不知道情況那麼嚴重,就交待說會趕回去處理。
很快的,廖仕傑夫妻都回到家,當他們見到兒子灼傷的情況嚴重,立即把他送往竹腳婦幼醫院救治。

根據醫生診斷,男嬰自半張臉部以下浮腫脫皮,全身灼傷面積達40%,包括臉頰、嘴巴、下巴、頸項、胸口、
右手及腹部等,屬於二級灼傷。
全身劇痛 哭足7個小時
全身劇痛,男嬰病床上痛哭六七個小時才入睡!
據《聯合晚報》報道,廖仕傑說,他們把兒子送入醫院後,兒子太痛了,前後爆哭了六七個小時。
最後,他才在一些有麻醉作用的藥物影響下漸漸入睡去,令他們看了非常心疼不已。
他表示,目前兒子的傷口已經開始結痂,但因為傷口又痛又癢,兒子會去抓它,導致開始癒合的傷口又再次裂開。
「兒子現在無法安睡,隨時都會醒來,24小時都需要有人陪在他身旁.」
為了照顧兒子,他說目前妻子已申請假期,與岳母兩人照顧孩子他則每天下班後趕到醫院接班。

廖仕傑一歲多的兒子,上周五被滾燙的熱水燙傷身體40%部位,目前留醫竹腳婦幼醫院治療。(受訪者提供)
貼人造皮治療 傷口可能留疤
燙傷面積有近一半的死皮脫落,醫生為男嬰貼上 「人造皮」治療,傷口或留疤。
廖仕傑表示,兒子被燙傷的40%面積中,有近一半的真皮已經壞死,過後皮肉分離脫落。
根據他提供兒子的照片顯示,沉睡的男嬰臉部露出紅腫的真皮,鼻子插管,部分臉部與上半身被紗布包紮,看者心酸!
據醫生跟他說,一般處理這種傷口,可選擇為傷口消毒後包紮紗布,讓皮膚自然癒合,但這種治療方法比較費時;
另一種方法則是在傷口貼上人造皮,減少傷口受感染的機率,而且受損皮膚也更快癒合,但價格較昂貴。
他選擇用後者的治療方式,希望兒子儘快痊癒,但醫生說至少也要三四個月才會復原,而且以後傷口可能會留疤。
「我們先不去想以後的事,目前最重要的是先把兒子照顧好,醫生說大概還有10天才能出院。」
8招慎防孩童燙傷
孩童如何避免燙傷,專家醫生建議,家長或孩童看護者可通過以下方式,避免家中的孩童被燙傷:
1) 大人應避免在孩童面前喝熱飲,或應將熱飲放在孩童無法觸摸的地方。
若要喝熱飲,可先加入一些冰塊,避免熱飲過燙。
2) 將熱鍋放置爐子內側或孩童視線看不見的地方,降低孩童將鍋子爐上拉下來的風險。
3)在廚房裝設安全門,避免孩童進廚房,或將孩童放在嬰兒圍欄內玩耍。
4) 大人使用熨斗後,應將熨斗放在櫥櫃內,避免孩童伸手摸到熨斗。
5) 使用電器後,將電線睏倦起來。
6) 避免使用桌布,以免孩童拉扯桌布,導致桌布的熱食倒在他們的身上。
7) 選擇購買有裝置嬰兒鎖的熱水壺或保溫瓶。
8) 確保有人時時監督家中的孩童。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9/node176090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