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新加坡堵車都沒有豪車??現在終於明白了..!

很多人都這麼個問題,新加坡塞車那麼厲害,但是為什麼每次塞車的時候,好像都看不到有豪車的份呢?難道都想大家說的那樣,越有錢的人就越努力,早早就已經出門了嗎?

可是也不至於那麼誇張吧!而且新加坡上下班都塞車,早上看不到,就連下午下班也看不到?正當小編看到一張不同品牌的車子出入時間表時,瞬間石化了!

1、出門時間

早上7:00 ~ 8:00齣門的車,多數是比亞迪、奇瑞、現代、起亞等價格十萬左右的車。基本上都是公司的白領,要趕時間前去打卡,不然遲到了就要扣錢,都是勞碌命,尤其這個時間點也是上班人員或是工作人員的上班時間,不堵才怪。

早上8:30 ~ 9:00齣門的朋友,開得基本上十五左右的車子,這個級別的更多的是小管理層,事業處在上升期,必須得奮鬥,爭取爬得更高。

早上9:30 ~ 11:00齣門的基本上奧迪、奔馳、寶馬,幾乎在二十萬左右,清一色的中高端品牌。這個時間點出門,基本上都是公司的中高層管理了,路上基本上沒有堵車。即使堵車,那個時間點,我們早已上班了,也看不見。

至於開著路虎、保時捷在中午出門,這群人,你猜會是什麼人呢?問題是,六點多了,賓利才出門,難道他們都是這麼應酬的?至於,晚上九點半出門的是法拉利和蘭博基尼,相信大家能懂得!下面,看看他們是幾點回去的。

二、返回時間

出門時間大致在上午10點到12點半,返回的時間卻在下午四點以前!只能說明人家只需要吃個午飯時間就做好工作了,餘下的時間就是跟朋友在一起聚聚餐餐,速度是比較快,問題是工作效率不知道高不高?

下午5:00 ~ 6:00以前回去的,基本上是公司的小管理了,正常的下班時間,也需要打卡才能下班。

越看後面越是心痛,尤其是最後22:30比亞迪居然與賓利在同一時間回去,問題是兩人的工作時間根本就相差太多了,比亞迪則是超時加班,賓利則是悠閒自在,要是再吃個飯什麼的,基本上都不需要怎麼工作的,吃吃喝喝就過去了。

至於這個點出門的,額,小編也不多說了,大家都懂的!

關於新加坡的汽車使用是有限制的,你造嗎?!

新加坡目前人口400多萬,其千人私車擁有量為120輛,相對於其經濟發展水平來說,新加坡的私車擁有率和使用率都比較低,這應當歸功於新加坡很早就開始實行了汽車使用和擁有的雙重限制政策,並且重點提高公共運輸在整個交通系統中所占的比例。

汽車使用限制政策

新加坡的汽車使用限制政策主要包括區域通行證制度ALS、道路收費制度、電子收費系統和停車換乘制度。

區域通行證制度ALS

新加坡著名的區域通行證制度ALS是在1975年開始實施的,用來限制早晨高峰期進入中央商務區CBD的車流量,因為CBD出現了嚴重的交通堵塞問題,早晚高峰期的平均車行速度只有每小時12英里。區域通行證制度ALS在市中心規定了一個大約610公頃的限制區域,後來這一區域逐漸擴大到725公頃。最初實施時,計程車、公交汽車、貨車、摩托車和四人或四人以上合夥使用的汽車不在限制範圍之內,其他若想在早晨限制時段內進入CBD的汽車車主需事先購買一張不幹膠標籤貼在汽車的擋風玻璃上。

通行證可以按月購買也可按天購買,月度通行證可以在郵局購買,而當日通行證可以在通往限制區的路邊銷售亭里購買,也可以在加油站、郵局和便利店裡購買,但不在限制區的入口處出售。根據車輛種類的不同,通行證採用不同的形狀,並且每月更換一次色碼,一方面是為了防止偽造,另一方面也便於執法人員進行識別。

四人或四人以上合夥使用的汽車(Car-pool)被列入免除範圍是為了優化汽車的使用,以免這項制度最後只讓有錢人受益。為此還專門在公共汽車站和周邊的停車場建立了Car-pool站點。

這項措施實施幾個月後,計程車就被列入收費車輛。到了1989年,多數最初免費的汽車也都開始實施收費,摩托車和重型貨車都列入了收費行列,因為它們產生了三分之二的CBD交通量,這些車輛也占據了道路空間,造成了交通擁堵,而且自從實行收費制度後,使用小型貨車作為私家車以獲得免費進入CBD呈現了上升的趨勢。現在只有規定路線之內的公交車和警察、軍隊、救護用車可以免費進入這個區域。

區域通行證制度在1975年剛開始執行時所限制的時段為每天上午7:30~9:30,不包括周日和公眾假日。但過了9:30後,車流立刻開始湧入CBD,於是三個星期後,限制時段延長到上午10:15分,並一直實施至1989年。1989年,在經歷了上世紀80年代中期的經濟衰退之後,新加坡的私車開始快速增長,於是開始對下午4:30~7:00的交通高峰期也實施了同樣的限制。這個時段曾一度縮短至6:30,以方便居住在限制區但卻在外面工作的居民,但最後由於交通擁堵仍延長至7:00。1994年,ALS實行了全天限制,即將原來早晚兩個高峰期之間的時段上午10:15至下午4:30分也包括在其限制範圍之內,即周一至周五為上午7:30~下午6:30,周六為上午7:30~下午3:00,後來縮短至下午2:00。

實行全天限制後,ALS通行證也分成了兩種,一種是用於整個限制時段的全天通行證,一種是用於非高峰期的限時通行證,即周一至周五的上午10:15至下午4:30,周六和公眾假日前夕的上午10:15至下午3:00。

ALS實施後,最初進入CBD的交通量下降了44%,到1988年時又回升到31%,但同期整個城市的勞動人口已增加了三分之一,機動車保有量也增長了77%。總體來說,ALS達到了它的預期效果,而且ALS很容易操作,運營成本低,是一種經濟有效的交通控制措施。

道路收費制度RPS

新加坡另一個人工道路收費系統RPS於1995年首次開始實施,用於控制高速公路的交通狀況。這個收費系統最初只在兩個道路控制點實施,在早上交通高峰期的兩個小時內要求車主出示一個不同類型的通行許可證,但ALS的月度和當日通行證也是有效的。這項收費制度後來又擴展到其他三個位置。

電子道路收費系統ERP

鑒於ALS和RPS採用人工操作,效率和覆蓋面積都受到很大限制,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於1998年4月實施了電子道路收費系統ERP。

儘管ERP的基本目的與ALS和RPS一樣,但在管理交通流量上效率更高。安裝ERP計費系統的車輛每次經過公路電子收費閘門時會自動繳費,監測器可以錄下未繳費車輛,通過這種手段強制實行收費。ERP系統不僅可在每天的不同時間收取不同類型車輛的不同費用,而且ERP費用能根據交通情況進行調整。迄今為止,新加坡大約有70萬車輛安裝了ERP計費系統,約占總量的96%。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9/node141526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