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沒有費一兵一卒,就讓美這小盟友優勢盡失「命懸一線」

內容提要:新加坡國土面積雖然只有719.1平方公里,就比北京朝陽區大那麼一點點。但藉助馬六甲海峽年中轉貨櫃達到2500多萬個,港口貿易成為新加坡的支柱產業與金融一起成為新加坡的經濟命脈,這也成為了新加坡與世界大國討價還價的本錢。

最新《華爾街日報》指出,不過,「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也正是由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新加坡經濟非常依賴於全球經濟和貿易的發展,在全球化退步,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之際,「彈丸之地」的新加坡極其容易遭受重創。

現代市場經濟表明政治文化強烈依託於經濟發展,隨著中國海外貿易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越來越大,太平洋有兩個重要影響中國海洋經濟走廊的戰略要地,一個是南@中國海海域,另一個就是連結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戰略必經之地——馬六甲海峽,而美軍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經牢牢地控制著馬六甲的要衝新&加坡。

亞太最重要戰略要衝——馬六甲海峽

從美軍早前提出的「重返亞太戰略」到現在的「亞太再平衡計劃」,美國的亞太軍事戰略總體上可以看成是「大三角加小三角」,澳大利亞-新加坡-日本組成亞太外圍大三角,美日韓同盟組成小三角,從戰略角度分析,新加坡是美國控制亞太中國發展,甚至能夠控制日本的關鍵所在,因為日本本國的能源非常匱乏,特別是石油全部依靠進口中東石油,而馬六甲海峽也成為日本的「生命線」,美軍控制馬六甲海峽算是一舉多得。

(美航母依然常駐馬六甲)

馬六甲海峽是連結印度洋和南中國海海域的一條長1080公里的狹長水道,海峽東南部連結中國南@海與新加坡最近的距離只有37公里,也就是說戰爭爆發時期美軍可以非常輕易的就封鎖整個海峽,新加坡與美國在軍事上藉助同盟關係讓美國成功在新加坡擁有軍事基地,作為回報美軍將先進的F-16戰鬥機、F-15戰鬥轟炸機、E-3C預警機等美軍裝備賣給新加坡空軍。

馬六甲上美軍亞太戰略跳板——新加坡

新加坡國土面積雖然只有719.1平方公里,就比北京朝陽區大那麼一點點。但藉助馬六甲海峽年中轉貨櫃達到2500多萬個,港口貿易成為新加坡的支柱產業與金融一起成為新加坡的經濟命脈,這也成為了新加坡與美國、日本、甚至中國討價還價的本錢。

從外交上新加坡奉行強國政治,與美國建立軍事同盟、與日本簽署經濟貿易協定,而對中國一直是不溫不火在一些大方向問題上並不站在中國這邊,即便是其國內70%都是華人血統,顯然新加坡高層認為中國對馬六甲海峽的依賴成為弱點。但是這種情況正在發生著本質性的改變。

中國投資千億建新港,奪回馬六甲

美國軍事專家曾經指出,主要美國派一艘軍艦就能控制住中國外海貿易的咽喉馬六甲海峽。然而這一次中國的「經濟大棒」走在軍事戰略的前面,據央視近日報道稱,中國將與馬來西亞在經濟方面展開深入合作建造一個新的地區性大型港口——皇京港貿易港口。

據介紹皇京港貿易港口建成後將超過新加坡成為馬六甲海峽最大的港口,將由三個人工島和數個自島組成,總投資將超過1000億人民幣(這個數量其實並不多,在國內也就是建造一條地鐵的初始預算,但後續必然會加大投資),而這大部分資金將由中國來出,並且整個港口的建造工作被中國電建集團一手接管。

軍事評論員符義鵬指出,中國建造新的港口其實成為解決馬六甲危機的最直接的手段,不用派一艘軍艦就就能解決美國試圖通過控制海峽帶來的經濟危機,而中國也並不只是這一個手段,要知道馬來西亞在客觀上其實算是美軍的盟友,但是從地區經濟實力上吉隆坡政府很清楚應該和誰深入的打交道,很清楚只有中國才能給馬來西亞帶來更多的經濟投入和就業崗位。

新加坡方面對於中國直接大手筆投資千億建造新的港口感到十分恐慌,外媒指出中國正在奪回馬六甲海峽的控制權,中國的進入讓新加坡不再是馬六甲海峽的要衝,美國也很可能在新政府上台之後重新考慮在亞太的軍事關係,而新加坡將徹底成為一個誰都不要的「孤兒」。

中國「經濟大棒」開始奏效

美國政治家基辛格近日對美國總統歐巴馬關於「亞太戰略」八年來的一系列行動打出了「B+」,基辛格表示,歐巴馬政府已經讓美軍失去了在這個地區的影響力,雖然美國常年來有很多口號說要控制太平洋,但是美國領導層沒想到的是中國就用一年的時間將美國推出了太平洋,讓人失望的TPP就像是給中國撓痒痒,而在一些由中國實際控制的APEC\RECP等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內中國對太平洋國家來說越來越重要,最好的例子就是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東南亞國家。中國打了一場非常漂亮的翻身仗。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35623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