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恢復使用漢字,接下來是不是還要申遺?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韓國教育部計劃在韓國中小學恢復漢字教學,韓國恢復使用漢字的新聞再一次進入公眾視野受到關注。

韓國作為東亞文化圈的重要成員,歷史上受中華文化的影響長期使用漢字。早在中國漢朝時期,大量中國人移居朝鮮半島並將漢字等中華文化傳入朝鮮半島,韓國貴族階層使用漢字的歷史長達一千七百多年。今天韓國以及朝鮮社會普遍使用的韓文是在公元1443年由朝鮮世宗大王專門為庶民創造使用的「訓民正音」又稱「諺文」也就是今天人們通常所說的韓文。

韓文是表音文字,歷史上僅在庶民階層流通使用,而貴族階層依舊使用漢字。正規文書的寫作也仍然以漢字作為規範文字進行寫作,以至於讓今天普遍使用韓文的普通韓國民眾看不懂自己國家的歷史典籍,學習歷史的人還要再專門去學習漢字。由於韓文是純粹的表音文字所以造成很多詞語僅用韓文書寫難以表達其真正的含義,如韓語名字「智友」和詞語「橡皮」的發音一樣,如果單用韓文就難免產生歧義,這也就是為什麼金天韓國公民的身份證上姓名都是用漢字標註的原因,如果不用漢字進行標註那韓國將有無數人同名,造成許多麻煩。也正是韓文表音文字的缺陷使得韓國政府的許多公文以及法律在書寫時為了語意準確嚴謹避免歧義而大量使用漢字詞彙進行標註。韓國政府並於2005年2月宣布,在所有公務文件和交通標誌等領域,全面恢復使用已經消失多年的中國漢字和漢字標記,以適應世界化的時代潮流。

但是恢復漢字的問題在韓國引起很大的爭議,尤其是韓國年輕一代,極力反對恢復使用漢字,認為漢字的恢復是對韓國文化的侵蝕,反對恢復漢字也成了愛國的體現,但是也有學者認為中華文化是韓國文化的母體,無論從歷史、地緣還是血緣上,朝鮮半島與華夏民族都有著天然的聯繫——事實上,韓國與朝鮮人歷史上也一直以「小中華」自居,並引以為豪。從漢代大量漢族移民移居到朝鮮半島傳入漢文化後,漢字就一直是朝鮮半島的官方文字,直到19世紀末,「諺文」(韓文)還被看成是二流文字,而正規文書一定得用漢字書寫。而今天的韓國國民因為在歷史上長期依附於中華帝國,近代以來又長期被日本占領,所以有一種強烈的民族自尊,而正是這種過分的自尊導致今天的韓國人比以往任何一個時候都表現的傲慢。其實這種強烈的自尊背後是一種隱藏很深的民族自卑感,也正因如此今天的韓國人才表現的那麼敏感和激憤,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和中國搶著申遺,發出各種各樣的奇談怪論。韓國恢不恢復漢字我們不關心,但是希望韓國放過漢字,畢竟你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28423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