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萬眾矚目的第一艘國產航母正在大連造船廠緊鑼密鼓地建造中,極有可能在今年下水,而首艘國產航母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中國海軍第一艘航母「遼寧艦」的姊妹艦,2012年9月25號,遼寧號航空母艦服役,中國的遠洋海軍之路正式開啟,在那一天我相信,所有的軍迷恐怕都是熱淚盈眶的,中國人的藍色夢想終於逐步變成了現實。
但是我想說,遼寧艦的服役要感謝兩個人,徐增平和邵淳。這兩個膽大妄為的人的「偶然之舉」改變了歷史,開啟了一段傳奇。關於「遼寧艦」的前世「瓦良格」號,坊間有著各種各樣的傳聞,甚至某些媒體自娛自嗨的腦補出了中國與西方國家圍繞「瓦良格」號殊死「暗戰」的景象,其實這純粹是瞎扯,所以呢,今天小編給大家說說「瓦良格」號是如何回到中國的。
圖為徐增平
說實話,90年代的中國海軍真的是真正意義上的土鱉,主力還是只有20世紀60年代水平的旅大級驅逐艦,像什麼航空母艦、兩棲攻擊艦這些高大上的軍艦別說擁有,連見都沒見過。但是歷史就是這麼的偶然,1991年12月25日,蘇聯解體,給了中國海軍實力躍升的天賜良機。1992年3月,一支來自中國的考察團,來到了黑海之畔的烏克蘭尼古拉耶夫市的黑海造船廠,考察團的成員很激動,畢竟這是他們首次參觀建造航母的工廠,更何況是前蘇聯唯一的航母製造工廠。要知道,在蘇聯沒解體的時候可是從來沒有任何一個其他國家的人來到這個船廠。雖然在此之前,中蘇曾經交惡數十年,但烏克蘭人還是會對中國人有一種天然的階級情感,黑海造船廠的很多人都很親切地稱呼中國同志。
圖為邵淳
當時的烏克蘭和俄羅斯經濟凋敝,續建「瓦良格」號已經沒有可能了。但黑海造船廠的人乃至整個烏克蘭的人都絕對不忍心讓自己付出了無數心血的強大戰艦就此廢棄。在招待中國同志的酒席上,一位工程師借著酒勁說,瓦良格是我的兒子,希望中國同志能把它帶大,又有一位說,瓦良格要拖到中國那我也去中國,我要繼續把我的兒子帶好。烏克蘭人的真誠打動了中國考察團,可惜的是國內的現實狀況並不允許。90年代的中國經濟尚未騰飛,每年的軍費只有可憐巴巴的幾百億元人民幣。中國海軍的航母夢想在無法得到支持下的情況下只能暫時壓抑下去,因為海軍無法從國家得到支持,因而只能另尋他法。
說到這裡就不能不提起兩個人,時任某國企總裁的邵淳和香港商人徐增平,在「瓦良格」號要對外出售的時候,全無交集的兩個人冥冥中走到了一起,這兩個人當時的想法是以澳門註冊的博彩公司名義購入瓦良格號,在這之後如果國家需要就提供給國家做研究,否則就改造成海上賭場,限於邵淳身為國企總裁的敏感身份,最終由徐增平遠赴烏克蘭進行談判。徐增平與烏克蘭方代表商定以2000萬美元的價格成交,而本來並不善飲的徐增平為了與烏方人員溝通感情,捨命陪君子,幹掉了一瓶又一瓶的二鍋頭和伏特加。在徐增平的酒精攻勢下,烏克蘭方面同意將重大40噸的航母建造圖紙一同轉讓。
徐增平和他的兩名助手遠赴烏克蘭
由此可見,徐增平在購入航母之前就已經做好了再必要時刻轉讓給國家的準備。可惜的是,雖然是中國民間資金購入航母,卻仍然引起了他國的不安,比如美國、日本、韓國、法國都對烏克蘭出售航母給中國表達了異議,最終烏克蘭決定公開拍賣「瓦良格」號,但卻只給了三天期限,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舉行競拍,也只有徐增平才有準備充足的資質認證材料。因此唯一可能中標的也只有他了,這也是烏克蘭人的無奈之舉,既希望瓦良格號重生,又不想得罪邦交國家。果然,徐增平如願以償的中標。可惜的是將瓦良格號拉回中國的道路也不順利。我們知道進出黑海必須通過土耳其控制的博斯普魯斯海峽,而土耳其軍方和土耳其外長米爾扎歐魯堅決反對瓦良格號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邵淳和徐增平無力面對來自一個國家政府和軍方的壓力。而此時,邵淳已經因為一些事情被免職,繼任的周濟譜將此事彙報上級,最終由於中國長達2年的外交努力。土耳其軍方,總理府以及外交部門批准了瓦良格號通行博斯普魯斯海峽,當然在漫長的談判中,中國也是付出了極大代價的。土耳其提出了多達20多項苛刻條件,簡直就是欺人太甚。
2001年11月1日,「瓦良格」號終於啟程,遠赴那個遙遠的東方國度。在環繞了大半個地球之後,最終停靠在了大連港。終於11年之後,瓦良格號重獲新生,以更強大更完美的新面貌進入了中國海軍的戰鬥序列。
徐增平、邵淳、周濟譜等這批中國最優秀的商界領袖,他們內心都有一種對強大事物的瘋狂興趣,從根本上,折射出了當時國家落後的狀態,也折射出了普遍存在於中國人意識中的自卑和焦慮心態。這些最優秀的商人的商業行為,正是對於這種心態的一種補償,沒有他們銳意進取,就沒有今日「遼寧艦」。為了瓦良格號,邵淳被免職,所在公司負債纍纍,為了瓦良格號,徐增平苦苦創立的事業險些破產,但是這兩個人卻從未後悔過。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283630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