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在哪裡,企業積極性還是要表現出來的,你不遊說,不搞你搞誰。
歐盟在對蘋果偷稅漏稅一事進行調查之後已經作出裁定,由於蘋果與愛爾蘭政府達成的稅務安排協議違反歐盟法規,蘋果因此得到了不公正的優待。對此,蘋果需向愛爾蘭最多補繳 130 億歐元(145 億美元)稅款。這也是自歐盟成立起來,對跨國企業發起的最大追稅單。對此,無論是蘋果還是美國財政部都表示不能接受。
在蘋果和美國財政部眼裡,歐盟這一做法有針對的嫌疑,而不是因為公平貿易的因素。事實究竟如何呢?威鋒網消息,根據一份來自《華爾街日報》的報道,蘋果之所以在稅務調查案件中處於不利局面,主要是因為該公司在歐盟地區的遊說「存在感很低」。換句話來說就是,蘋果在遊說方面的支出很少,讓歐盟大失面子。
一名知情人士表示,2015 年蘋果對歐洲社會機構的遊說支出不到 90 萬歐元(100 萬美元),而且蘋果也沒有在歐洲僱傭任何一名全職的說客。同一時期,谷歌的遊說支出至少有 425 萬歐元(480 萬美元)。谷歌方面曾經表示,他們花的這些錢就是想讓讓歐盟組織了解他們公司的運作方式。對於歐盟來說,谷歌比蘋果更「親民」。
當然了,谷歌目前也在面臨著和蘋果相似的困境,因為他們在歐洲也有稅務方面的問題,歐盟委員會並沒有因為谷歌的更多遊說支出而放過他們。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27841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