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旗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至今還有不少女性喜歡穿,因為旗袍被譽為「東方女裝的代表」,中國人正處於世界的東方,旗袍乘載著我們的文明,一句「香肩蜂腰, 小巧誘人」正是對旗袍美女的描述。
旗袍是從什麼時候流行起來的呢?在歷史上有多種不同說法,有人說旗袍引入自滿清,而且一開始是滿族男子所穿的,他們騎馬打獵穿的是旗袍,後來女性開始穿,不過這種說法並沒得到多少史學家認可,大多數人認為旗袍起始於民國時期。
如果說旗袍是滿族在關外所穿,兩側開叉就很好理解,當時關外滿族人們多以勞作、打獵為生,婦女也是要下地勞作的,袍子兩邊開個叉子,主要是為了方便騎馬、登山等動作,因為滿族人都被納入「八旗」,所以滿人也叫旗人,他們的衣服就叫做旗袍了。
順治帝入關之後,要求漢人「剃髮易服」表示臣服,所以北京城大力推行旗袍,不料漢族女子見旗袍穿起來細腰、長袖,凸顯身材玲瓏之感,而且簡便、美觀,於是紛紛效仿。相傳中國末代皇帝溥儀的皇后婉容,就很喜歡穿旗袍,她還有個專門的「御成衣」呢。
不管旗袍是從何處流傳下來的,到了民國年間,旗袍已經相當普遍了孫中山逝世後,宋慶齡也逐漸穿旗袍了,這也是她對民族傳統的珍視和喜愛,後來宋慶齡的服飾多以旗袍為主,特別是出現在公共場合,表現出從容端莊的典雅東方女性之美。
根據卞向陽教授所著《論旗袍的流行起源》一文,旗袍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從民國時期到現在,結合了西式裙裝的元素,又融入中華傳統袍服,成為中西服飾交融的設計典範,「五四運動」以後,新文明思維逐漸席捲全國,全世界都知道了中國旗袍的魅力。
如今的旗袍發展數十年,比之前已有了很大改進,不過旗袍大腿兩側的開叉仍然留著,此時留著兩邊的叉口,自然不是為了方便上山下河了,在遵循原來的設計風格之上,還有其他的原因。
旗袍兩側開叉,是為了表達東方人的含蓄美,旗袍開叉正好露出一截小腿,能讓人聯想到女性的嫵媚和柔態,當然能表達女性美感的服飾很多,不僅僅有旗袍,所以這並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旗袍開叉的另一個好處,就是為了行走方便,因為旗袍為了展示身形,是非常緊身的,不開叉不方便走路,
除了以上兩個原因外,旗袍之所以開叉,最重要的原因是為了上廁所時方便,如果全部縫上,就無法如廁了,或者也很麻煩。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14/node1496545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